分类: 并非低级的艺术 |
金山农民画的隐忧
(一个农民画家正在复制的农舍里作画)
本周一我到金山区参加一个会议,会后随大流,参观金山农民画村和枫泾两个旅游观点。金山农民画,我是关注十多年了,曾经写过好几篇报道和文章,这次听说金山建了一个农民画村,就怀着极大的兴趣想探一下究竟,实话说吧,我对画家村之类的格局一直不敢存有太大的期待。
这个画家村叫洪村,处于枫泾的边缘,区里的一家旅游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划了一块地,盖起十几幢新楼,黛瓦粉墙格局,墙上画有农民画,夸张的色彩与构图,倒也可爱。楼前楼后,还有自留地,种些蔬菜瓜果之类,乡土气息浓郁。农民画家们借一幢屋子,每月花费才四百元,卖掉两幅画,租金就成了。屋内一律是前店后工场的格局,没有客人光临时,农民画家就在门口或室内作画,有客人来了,赶紧推销。几乎每家每户的墙上都挂着获奖证书或出国访问的照片,甚至还说某某政要收藏了他的画。但我细看之下,不由得紧皱眉头,因为他们画得太精细,太刻意、太做作了,竭力要摆脱农民画与生俱来的乡土气,向城市人的低俗审美理念靠拢。这一来,原先质朴的、豪放的、大红大绿的风格就淡化了。
(金山农民画家村一景)
金山农民画的走运,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
1980年4月,由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上海金山农民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金山农民画首次登上大雅之堂。这次画展让公众看到了耳目一新的农民画,色彩明快、构图夸张、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农民画将每一位于观众震住了。几乎一夜之间,金山农民画的美名传遍了大江南北,作为在中国最具现代意味的城市——上海的郊县诞生的农民画,成了当代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艳丽奇葩。
此后,金山农民画在美国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芝加哥等城市巡回展览,接着又“杀”向比利时,在这波“中国旋风”中,不少国家向金山农民画发出邀请。至今,金山农民画已在欧、美、亚、澳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过,在国内二十几个城市也办过近百场展览,先后有2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农民画家向游客推销农民画,价格在两百元到一千元不等)
一举成名的金山农民画也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二十年来,新闻报道不计其数,光是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就拍过好几部专题片。在历次比赛性展览中,金山农民画每次出场都有“斩获”,据金山农民画院的怀明富院长粗略计算,这二十多年来有120幅作品获得全国奖,68幅作品获得市级奖。
金山农民画的作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第一代的主体是擅长刺绣、挑花、剪纸、纺纱织布的农妇,还有少量会画灶壁画、会做千工床的泥水匠、木匠。据统计,金山先后有18位农民画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更可喜的是,金山农民画几十次、上百次地被中国政府和上海市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
(农民画的前身就是灶头画)
1987年,金山农民画上了“国家名片”,印成了一套四枚特种邮票,1995年又被国家邮政总局印成春节有奖明信片。1999年,金山农民画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旅游产品”。
然而有一个统计数据让我感到惊愕,自那时起至今的二十多年里,光是通过办展出售的农民画计有56800余幅(包括外销),但收入只有1000多万元,平均每幅不到200元!
目前,金山农民画在市区的友谊商店、第一八佰伴、豫园商城等也有专卖点,但售价都不过两三百元。
这样的价位,也就是一般画廊里一幅非常拙劣的“行画”的价钱。但金山农民画的时间成本显然要比后者高得多,满构图的农民画都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啊。不过农民画家对这样的价位似乎很满意,因为对这样一个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的非专业群体来说,目前400位农民画作者中,有原创能力的也就是120人,大部分人只能模仿他人作品。有原创性的作者,也往往在创作一幅后,不断克隆自己,然后出售复制件。复制件自然不可能卖得很高,而且无限止的克隆,使原件的价值也大大降低了。
如此贱的“手工画”,在市场上还出现了赝品。因为农民画的可模仿性较强,有的人就依样画葫芦,然后在旅游点设摊卖给中外游客,照样能赚俩钱。
金山农民画一方面已经上升到国礼的地位,珍贵如拱璧,另一方面在市场上却贱如粪土,也很少有人慧眼识宝,买来装潢家居或馈赠亲友。这种反差很值得研究。而且我这次在画家村的经历,使我又多了一层忧虑。金山农民画正在努力漂白它的清白身世,正在走向妖媚低俗的趣味。
(农民画村的农舍外面还可以种些蔬菜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