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面条烫了头发

(2007-01-07 17:06:19)
分类: 非腐败吃喝

当面条烫了头发

 

沈嘉禄

中国人过生日,总离不开一碗面,俗称长寿面,希望寿星的寿命跟面条一样绵长,哪怕是扯不断、理还乱。石库门里的平民生活还讲究往邻居家里送,张家阿姨、李家好婆则会故作惊喜,然后说上几句客套话,一碗面就这样将左邻右舍捆绑在一起了。但是中国的面历史再悠久,总逃不脱现煮现吃的宿命,山西的刀削面还特别讲究现场作飞刀秀,到了日本人手里,就一不小心成了方便面。平常的形态是干的,吃时用开水一泡,筷子挑起来往嘴里送吧,解饥又解馋。

发明方便面的日本人,其实是中国人,出生在台湾,原名吴百富,23岁时到日本大阪讨生活,二战后举家迁到日本,取了个“中外合资”的姓名:安藤百富。据说,安藤发明方便面是因为企业破产,只得重起炉灶。他从妻子制作日本传统菜肴天妇罗中得到灵感,发明了“瞬间油热干燥法”,先将面条炸熟脱水,便于保存运输,吃前用开水一炮,使水分迅速渗入面条中,以恢复它的弹性。1958年,安藤的第一包“鸡肉拉面”上市,一下子风靡市场,对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来说,这种一泡即食的面条为夜间加班加点的公司员工给来了极大方便。

方便面正式进入中国,在我印象中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而且一旦登陆后马上就本土化了,中国生产,中国口味,中国名称——方便面在上海“买汰烧”的嘴里被简称为“泡面”。一开始,中国企业生产的方便面在技术上不过关,大约还考虑到价格因素吧,成品相当简陋,相当寒酸,比如米店里出售的方便面,赤膊包装,一元一包。1987年,我得着单位一个名额到庐山疗休养,在长江上要漂一天两夜,船上的饭菜之难吃,我早就领教了,所以带了些方便面去应付局面,还吃了别人请我品尝的品种,总之是大倒胃口。后来有人嘲笑出国考察的官员,总要带一箱的方便面充当一日三餐,省下的钱扛几样家电回国,现在看来,这些官员还是相当廉洁的。至于运动员出国比赛吃方便面,就成了为国争光常开不败的小花絮,直到前不久多哈亚运会上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对方便面一直没有好感,它是后工业时代的怪胎。一种食物被标准化的一串数据规范之后,成了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吐出来的产品,它的末路也到来临了。这种食物是对人类味觉神经的摧残,是对生活格调的打击,当然也是对饮食文化的涂鸦。我实在想不通,在盛行茶道花道的日本,居然有方便面的土壤与气候。同样,方便面进入我们这个饮食大国后,使睡懒觉、搓通宵麻将、上网聊天到天明等城市生活方式有可靠的后勤保障,故而呈现出波澜壮阔之势。消费刺激生产,竞争提高质量,本土方便面的口味马上得到扭转,沿着国际化轨道奋勇向前。特别是“康师傅”闪亮登场后,方便面以麻辣牛肉为先锋,五香牛肉与香菇鸡肉为左右偏将,还有各种口味的杂牌军聚集成殿军,将超市货架挤得满谷满坑。据统计,如今世界上每年消费方便面将近900亿份,其中美国人消耗最多,占第一,中国人居次席。而这么多的方便面中,有40%是在中国生产的。

当中国庞大的方便面消费族群咂着嘴巴进入2007年后,不幸的消息从日本传来,“方便面之父”安藤百富溘然去世,享年96岁。据一种颇为可疑的说法是,它的长寿与每天一碗方便有关。在这之前科学家一直强调,方便面是人类的健康杀手。

有一笑话,中国的拉面对方便面说:神气什么嘛!别看你烫了头发,你还得认我这个大哥。这是国民心态的微妙反映。

而我,在饮食上比较挑剔的人,对方便面依然没有好感,但不妨碍我对安藤百富表示敬意,在二十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发明中,方便面应该算一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