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精巧的粽子,是流水线生产的?】
端午节,不是庆祝性的节日(与其说是纪念性的节日,毋宁理解为祈福驱邪的节日),却依然是吃的节日。
就中国大多数的节俗看,都离不开吃与喝,则端午节总是离不开粽子的。
然而现在就颖韬先生自己来说,粽子是馋在心里的美食、藏在记忆里的美味、看在眼里的欲望、吃进胃里的梦魇,而剩下的则仅仅只是过节的一个特别的符号而已,唯独偏偏少了食欲的诱引,品尝的勇气,饕餮的企望……因为颖韬先生既需要节食,亦需要养胃,对以糯米等黏性食材做的美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喽……

【买的粽子,是流水线作出来的熟粽子】
现在颖韬先生家已经不包粽子了,大街小巷、大商店小卖部家家卖粽子,而且较比自己家包制的粽子更是内容花样翻新,外表争奇斗艳。但以我自己的感受,那花里胡哨的物事早已失去了粽子本身的原始功能,变成一种商家的卖点、民俗的符号、送礼的载体……从餐桌上的美食意义而言,对我等许多人而言,它变成了一种近乎鸡肋的东西弃之不忍,却食之不欢。

【别致的包装,盒子就是个粽子的模样呢】
可怜颖韬先生战战兢兢不敢忘记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个叫端午的节日,这个节日要吃一种草叶包裹的米团,称之为粽子……而这一切的目的和宗旨似乎仅仅是为了保持、接续一种民族习俗的自觉、抑或族群责任,既缺少新意、又乏有激情。我不得要领——到底是什么惹的祸,让这样的节日在颖韬先生一般的中老年人士的内心世界沉沦如此,难道是这粽子的过错?

【艾叶煮鸡蛋,热粽子】
算了,索性不说粽子了,还是想想驱邪祈福的事情吧,作为一种向往和祈祷,还是容易让人接受的。毕竟从亲情、友情来说,利用这样一个特定的符号日期,表达自己对亲人、对友人的祝福,还是非常人性化、非常和谐的行为。也许节日的魅力和坚守传统、虔诚接续民俗节日的心理精神动力更多的就在于此吧。那就真诚、虔敬地为大家祈福:

【肉粽+鸡蛋组合】
祝福吉祥、顺遂、健康、喜乐!
喊个口号吧:端阳端阳,健康吉祥!!

【香喷喷的肉粽】
在网上搜索一条端阳的祝福短信也很别致,颖韬先生把它做了稍微的修改【蓝色显示的部分】,以利于读来押韵、琅琅上口,抄在这里一并祝福大家:
这里端阳,那里端阳,处处都端阳;
去年端阳,今又端阳,岁岁都端阳;
工作端阳,休息端阳,事事都端阳。
“端”起快乐的“阳”光,
祝你端午快乐、健康吉祥!

【颖韬家的粽子蘸料——白糖+黑白熟芝麻粒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