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农村,春节前除了杀年猪之外,还有把大黄米(糜子脱壳)以清水淘洗,打制成黄米面,然后蒸豆包、撒年糕的习俗。往往是蒸的豆包冰冻保存有上百斤,这样就可以在正月时间吃现成的食品,把时间留给过年的各种节庆、娱乐活动。
大黄米面除了蒸豆包、撒年糕外,还可以做一种很黏香的风味食品,当地人叫它“黄米面饼”或“豆包饼”或“年糕饼子”。
正宗的年糕饼子(以下只称此名),是大黄米面掺合少量的玉米面和面,稍微饧发,然后包上熟的芸豆馅,捏扁、擀薄成薄饼,然后上锅烙制。也有包上芸豆馅后,上蒸锅蒸熟,然后再在锅里边烙边按扁。吃的时候蘸白糖或“糖稀”……

那口感、那味道——外表香脆、内里软糯、米香浓郁,其甜香无限,无以名状。
这吃食儿,借用古代白话小说的话说:“那话还是不尝到的便好,一尝到便放不下(忘不掉)。平日里还好过,一到十冬腊月便心痒痒的……”。
前天,忽然想念这年糕饼子厉害,便决定做一点“呔呔”(音傣,胶东方言,吃的意思)。在山东这地方,能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上淘弄到黄米面,但是弄不到只有东北黑土地出产的“红云豆”,能买到的是豇豆、红小豆等。
1、和面:
把大黄米面、玉米面(不加玉米面会太黏、稀,不成形)和全麦面掺和一起,加温水和匀,饧发5小时。


2、做馅:
下班回家发现没有事先泡豆子,现弄是来不及的啊,嗨!与其以别的豆子替代红云豆,毋宁不用吧,不如来个新旧交合、“留陈出新”的年糕饼子吧。既有传统的影子,更有新时代的新意!
不用拍脑门,想出了如下的“新意”:
颗粒型花生酱、熟黑芝麻粒少许、黑芝麻糊干粉,再加点白糖,以花生油调和成馅料。

3、做饼:
取适量面,捏成扁圆状,放于手心内,放入馅料,包上;
捏扁;
擀平成小饼。


4、蒸制:
把小饼底垫玉米叶(皮)置于蒸锅屉上,蒸熟。

5、烙制
苹果或炒锅内放少许花生油,烧4成热左右放入蒸熟的饼子,以锅铲勤翻动,两面焦黄即可出锅。

6、吃法:
蘸白糖用筷子夹着放嘴里咀嚼品味,注意万万别急,不然烫嘴、烫胃啊。
7、配餐:
“稀溜”的小米粥,“韭菜花腌嫩黄瓜儿”,其他菜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