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忆博
早就想写一篇这个内容的文章,但不知从何下笔。
来到深圳后,接触了很多从华为出来的人,这些人中大部分提到华为,都会说:任正非是个疯子,整天骂人。好像华为的全部就集中在任正非的“骂人”上面,尤其是说到,任正非的助手副总裁孙亚芳时更是替她抱不平,说,被骂的最多的就是她。
有一段时间,微信的公众号,被“人生最高境界就是不发脾气”刷屏,很多公众号要么转发,要么另写一篇,大意差不多。
再后来,就有人写对抗文章,说有”脾气“的人,如何好交往等。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想写一篇说说“脾气”的文章,但一直没有写。
其实,我也是被人说成“毒舌”的骂人高手,但又有人说我的脾气很温和,或者干脆说我是两面人,一面很“女汉子”,另一面又很“女人”。
直到有一天,我问我的助理,说:我和公司的XX副总脾气都不好,你能不能说说这个“脾气”有什么不同?他认真想了想,说,说感觉吗?我说对啊,就是感觉嘛。他就缓缓说道:张老师“骂人”的时候,都是想解决某一类问题,而XX副总“骂人”是有情绪。
纯属感觉,但我立刻就知道了,这篇文章该怎么写。
这个世界,大类有两种,一种是制造问题的人,另一种是解决问题的人。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你做的事情,一定会归为这两类。制造问题的人,不一定有动机,但解决问题的人,是一定有动机的。
制造问题不需要动脑,随随便便就可以了。比如疫情期间,不戴口罩跑出来的大爷大妈们。他们自己并不认为是在制造问题,但,制造出的问题却比天还大。对于这类制造问题,又无辜的人,我们不需要多说。
但想解决问题的人,麻烦就大了,你想解决问题,首先要界定问题,这势必涉及到制造问题的人和事,被涉及的人就不高兴了,如果你还想解决问题,想想就知道有多难,跳出来骂你的人,躺倒一条街。
好嘛,就算你不怕被骂,就算你有个头衔,你可以借此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动了谁的奶酪?比如,这次疫情中中西医的争论,放掉老百姓不知不懂乱说不算,最后,专家们的结论,不是派别之争,是利益之争!
被动了奶酪的人,会怎么样呢?不是躺在街上骂你了,是要掘你祖坟了!你不让我吃饭,吃好饭,我也不会让你舒服!我们在咨询过程中,这样的问题不知遇到了多少!
所以,这个世界,制造问题的人,总是会被原谅,解决问题的人总是会被骂,被阻碍。但是,在组织中,不解决问题,能行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行,坚决不行!那么,解决问题的人,遇到这么大的阻碍,他会怎么样呢?第一,是下次再也不干这傻事了!第二,就只有一条路:骂人!
骂人,是解决问题的最短路径。在企业里,为了效益,很多组织都有“骂人”文化,为什么称为文化呢?文化即价值观排序,有了文化的保障,“骂人”才会被保护。很多管理者都知道,要想解决一个问题,障碍多到你都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如果,没有“骂人”的魄力,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将会拖到组织垮掉!
换句话说,很多企业做不长久,就是因为没有解决问题的文化。那么,“骂人”如果有了文化的支持,只要是解决问题的“脾气”,就是高效的体现。所以,“骂人”要看动机,是解决问题,还是发泄情绪。这两个是天壤之别,也是试金石。
“骂人”还有另外一个作用,与解决问题有着同根的缘由,很多有培养人才能力的组织,“骂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这个“骂”,其实是培养人的手段,一个人的问题,如果和声细语,是无法有深刻印象的,只有痛了,才可能开始痛定思痛,也才有可能成长。
有人说:“要一个人改变(成长),除非他摔了跤!”道破了人性的特点,不痛不会反思,不痛不思改进。为什么疫情下,国人开始思考,就是死人了,这太痛了,很多人这才开启了思考的开关,平时因为不痛,所以不会去思考。
我们的国家是不让“骂”的文化,因为“骂”代表着否定,否定多了就变成了真理,变成了风气,都是因为绝大部分人缺少思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