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常识系列:为什么管理会害死人?

(2019-07-23 16:39:07)

管理常识系列:为什么管理会害死人?

作者:张忆博

 一个行业龙头的企业,项目咨询回来心有点沉重。

作为企业,能够发展几十年,一定是有他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也一定是企业经年累月打造出来的,付出几多的心血和时间。

与中国很多企业一样,早年,这家企业管理是粗旷型的,据老员工说,只有一条厂规。生产出来的的产品经常返工,浪费极大。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精细化降低成本的需求变成第一需求了,订单源源不断,成本居高不下,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连生存的余地都没有了,于是,请现场管理的老师,对生产进行流程再造,几经折腾,终于,该企业在管理上又提升了个好几个台阶,生产成本降下来了,客户更加满意了,经历了一段时间就成为了当地的龙头企业。

按照董事长的说法,就是这个时候,反而不会玩了,就这样下去也没有问题,客户很信任,订单不愁,生产成本也比同行低很多,竞争优势明显。

问题是,客户的订单不是打包票的,随着市场的变化,客户也在变化,原来世界级的大企业,不断的被超越,而新的材料新的市场也在不断的诞生,靠客户吃饭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骨子里的风险意识,让董事长脑袋很清楚,可即使知道又能怎么办呢?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好办法。于是,按照一些企业请来的顾问的建议,买了一块地,办了一个总部,打算两天腿走路,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这个总部,其实就是一个空壳,没有人。说到人,企业办了那么久,总会培养出一些人来对吧?可总经理却说,工厂没有人才。

直到我们进入企业,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以及人才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诊断,发现了一个现象,企业几十年积淀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用T+的工作匹配度来说,各个阶段各种能力的人员都有,但这些人,不关新员工还是老员工,看上去,都神情淡漠,眼睛迷茫。

Why?咨询师们也蒙圈了,经过几番探索讨论,问题出来了,这就是管理上出了问题,为了降低成本精细化的管理,我们称之为泰勒定义的科学管理,管理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不需要动脑,只管动手,时间久了,那种上班来就重复昨天的动作,把事情再做一遍的工作状态,导致了管理者的大脑僵化,神情漠然,眼神迷茫。

记得看见这样眼神的企业,我们已经经历不止一家了。

可见,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给企业埋下了祸患。这样的一群人,不要说总部创新式模式,就连原有工厂的工作是否持续都要打个问号了。

那么,企业的管理之路该往哪里走?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我们看见华为的“批判与被批判”模式,联想的“发动机”模式,美的的“竞争上岗”模式,韩都衣舍的“阿米巴”模式,各种说法,无疑都是把人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的法子,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人的积极因素是唯一有可塑性的,有空间的。

这就是西方的德鲁克倡导的“人本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模式,是公认的好的管理模式,既有管理,又不把员工管死,发挥员工极大的创造力,不断的培养人才,让人的因素弹性极大的发挥,那么,企业的未来就清晰可见了。

这个说说容易,做起来肯定有难度。前几年我们在深圳,碰到了IBM出来的员工,他在IBM工作了五年,可算小资深了,说到人本管理,他可是很内行,但听到了我们T+的模式,他还是吃了一惊,总结说:IBM的管理是人性化的以专业为核心展开的管理模式,而你们的却是更高一层,以人的天赋为管理核心的人本管理模式,这个创新,不知要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

事实上,我们服务的企业,人的因素发挥到极大,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何止一倍两倍,甚至是十倍,这,我们是清楚的,关键是,这个结果的到来,企业不仅仅是付出钱,而更多的是付出精力付出时间,恰恰,企业的老板们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快餐思想还是有的,尤其是尝到了咨询公司作为手脚做事情的甜头,让自己付出,哪怕是付出几年的时间,也是痛苦的。

没办法,我们的对策是,把那些愿意段时期付出,愿意为企业长远的发展做出努力的企业选出来,不要把吊在那里,死不死活不活的老板和企业,连拉带扯的带出泥潭,那样我们也活不了几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