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忆博
张忆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470
  • 关注人气:2,1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称“双子星”之一的中兴董事长侯为贵

(2007-08-29 09:53:26)
标签:

产经/公司

侯为贵

中兴

人物

分类: 管理

   即将出版的书之——                

                   老黄牛—中兴董事长侯为贵

                                      ——GFT理论的实践应用案例

提到侯为贵,企业界人士势必会想起任正非,华为与中兴也被业界人士称为双子星现象。但这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和行事原则又是那样的迥然不同,而不同的两种个性,却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为什么呢?

GFT理论会为你破解其中的奥秘。

我们来看一段中兴的董事长侯为贵与《21世纪经济报道》的对话:

“《21世纪》:有人认为联想、TCL的国际化是资本运作的跳跃方式,中兴、华为则是一城一池的稳步推进模式,国际路径的不同是否与产业领域有关系?

候为贵:我认为与产业领域的关联不大,主要是看机会。购并是有人愿意卖,有人愿意买,双方都必须有需求时成交的可能性才大。我们的国际化做了快十年了,我们更注重积累和渐进式发展,最终企业的核心能力还要靠经营和人才的积累。欧美每年并购量很大,IT行业案例就更多,从国际上的购并看,2000年是并购高峰年,但总体来讲成功率比较低,这是有统计数字说明的。是否采用并购方式,这取决于每个企业的不同战略。通讯行业里面,2000年前后,朗讯和北电在当年的IT泡沫时有过大量兼并式冒进,结果导致费用过高,研发成本也很高。最后兼并没有产生效益反而带来大幅度亏损,这是经营战略上的失误。

《21世纪》:中兴会寻找什么样的公司并购?

候为贵:主要还是通讯业吧,我们是上市公司,主业不会轻易变化,而且这个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潜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国际市场上。

《21世纪》:中兴去年开始加强了手机终端业务的力度,如果阿尔卡特手机当时找的买主是中兴通讯,你会心动吗?

候为贵:我大概不会。我感觉我们与他们没有太多互补,一方面从研发角度看,大家做得差不多,另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还是用它的品牌,不会提高我的品牌,这样购并以后只是数字的相加,没有形成更大的竞争力。

《21世纪》:中兴的发展策略显得很稳健,有时稳健得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保守?

侯为贵:我们在财务要实行保守的原则,保证现金流的健康。但从经营战略上来讲,对未来市场的准备,未来产品的策划研发,不能太保守。当然风险要控制好,不能过大,但我们也不是什么时候都保守,什么风险都不敢冒。”

 

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看似保守的中兴掌门人并不是真的保守,在不该保守的地方,比如对未来国际市场的投入、未来产品的策划与研发,都很投入,虽然控制在一定的风险范围内。

联想与TCL都通过购并国际品牌和资产完成了国际化的道路,但华为与中兴都没有走这条路。前面我们对柳传志、李东生、任正非都做了类型上的分析,他们均属于A类思维模式,只是思维偏重不同,导致行为的差异。而侯为贵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人。

GFT理论中称为Y1型(刘备型)。这个类型的人对自己或企业的能力总是很担心,在发挥自己长项或捕捉机遇的同时,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能否撑得起未来的重任。因此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使企业能够生存的时候,他们会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去做未来的准备。比如:与华为不同,华为在通信市场中主动放弃了CDMA和小灵通的业务机遇,集中资源投入3G的研发。

而中兴抓住了这个机会,为自己养精蓄锐赢得了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断地探寻国际市场的开拓规律,不断地积蓄着这方面的能量,在联想和TCL们还没有思考过国际市场的时候,他们已经悄没声息的向国际化进军了。虽然,那个时候中兴还只能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中“摸着石头过河”,但在这么久的酝酿之后,积累了大量的国际化的市场感觉和经验,一举向发达国家进军。

虽然华为与中兴都靠自己的实力,打进了国际化主战场,但他们所走的道路显然不同:华为是拼命的打造技术核心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一头冲进了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而中兴却两条腿走路,一面不放弃机会,以赢得时间和养精蓄锐,一方面在市场和技术上慢慢渗透,积累自己的国际经验和实力。

侯为贵认为,品牌的问题,并无太多捷径可循:只能慢慢积累,十年、二十年,在一笔一笔的业务中不断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我们也希望能够瞄准十年、二十年后的市场制定研发战略。但是,我们的资金实力并不允许。”侯为贵说:“所以,我们只能瞄着3-5年后的市场进行技术预研,因为我们必须保证在技术研发上的每一笔投资都要尽快地从市场中收回。”

侯为贵也回答记者问说:中兴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斩获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研发能力、高效的市场运作和完备的客户服务,同时,也得益于近几年其自上而下的管理改进。

侯为贵在蓄势积累上一点也不急,所以,有人说任正非是“狼”,侯为贵是“牛”,一点也不为过,这就是Y1型(刘备型)人的典型特征。

在管理模式上,华为与中兴也显然不同,华为把核心的能力集中在中央集团,培育技术、管理功能团队,而把市场化为一个个的事业部,很大的程度上是集权管理。而中兴却把权力分散,各国际公司可以有各自的管理方式、功能部门和文化氛围,比较宽松。这也是A1型(孙悟空型)人与Y1型(刘备型)人根本上的不同点,但他们相同的是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对市场、管理和技术进行投入。

 

我的其他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