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群:画一个圆给中秋

标签:
文化姜维群画一个圆给中秋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点击 |

|
|||
于是问题来了。 为什么把一年十二个月的12次月圆只给了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殊不知,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不是赏月而是观灯,唯中秋月,是一年一次真正的赏月,还被历代诗人捧成了最圆最亮最好的月亮。 难道中秋的月亮真的无与伦比吗?
想揭示答案必得先扯到吃上来。国人喜欢把喜爱的东西变成吃,吃的热度可以勘量出来喜爱的程度。元宵节,一个把汤圆做成了 古往今来,十五的月亮一般圆,似乎没有异议,但是十五的月亮中秋月最亮最好却是众口一词。难道真的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吗? 科学进步社会发展,许多问题解释的就精准了,经过精密的测量,中秋节的月亮不是“月到中秋分外明”,也不是“一年明月今宵多”。早在八九十年前,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的竺可桢通过观测得出来这样结论:“冬至前后月照时间最长,夏至最短,中秋介乎其间。大概中秋之夕从月出到月落不过12小时,而在北京纬度、冬至月当头时,从月出到月落可达到15小时之久。” 中秋不是月亮最亮、出没时间最长的日子,为什么感觉这么好呢?情绪左右客观,心理造成错觉。中秋占据了一年中最好的时段,在这一点上东西方竟然“撞脸”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月西方人名之曰“收获月”。这是一个代表着收获的月亮,她的与众不同在于这颗月亮的银光下是大地山川的果实累累,五谷丰登。在华夏大地,不仅仅是丰收的喜悦,还添加了一个非常的元素,就是圆。
月,是一种光源,月,是一种圆状。一个月份里面,月亮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圆,有时缺,正像人的情绪,有起伏有变化。与之契合了,我们神采飞扬,与之相悖了,我们忧戚满怀。 这里体现了一个圆的大课题,阖家团圆其乐融融赏月,是此生此夜的“好”。然而对于屡遭贬谪的苏东坡来说,明年中秋月不知道去哪里赏了。生计的不可期,人生的不可冀,一定产生莫名的忧愁和悲伤。失意落魄颠沛流离是不能预料的,而天象的日升月恒是没有改变的,所以这位苏大学士大声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实际上明月圆月哪个月份都有,“明月”的有与没有,完全看当时的心情。 中秋,是中国人一篇“圆”的大文章。圆是最完美的形态,人们盼圆,人们爱圆,月亮成为圆润高洁的最佳天体代言,喜悦悲伤、团圆分离,都刻写在这个日子上。月亮本无异,心情却不同。由古至今,不知道多少人被这一天的月亮打动,她成为诗人骚客的热恋,成为亿万眼睛的痴望。 中秋来了,画一个圆在心头,求一个缘到心上,许一个愿来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