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说家八木泽里志的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南海出版社2020年3月版,李迎春 译)这本小说,算是一本疗愈系的小说。主要人物大概只有三人,贵子和她的悟叔及桃子婶婶。他们三人都在悟叔承继自父亲所留传下来的神保町二手老书店,重新找到人生的出口,原来灰暗的生命,也因而有了扭转改变。
这种清淡、温馨的文艺小说,因反映现代年轻女性在人生中经常会遇到的困惑与成长,除了荣获第三届“千代田文学奖”外,也改拍成电影上映了。这并不意外,大家也喜欢这种舒缓的情感疗郁、发泄,读来没甚么重大负担,又带点幽默、风趣的小说。
这样的风格,许多日本纯文艺小说也都有。故若要讲有特色,笔者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是透过小说,将世界第一的二手书店街——东京神田神保町的风貌呈现出来,并以“森崎书店”(小说中的书店)描绘了真实世界中,神保町巷弄中许多小书店的样子。这对逛过神保町的人,会有亲切感;对现在不太读纸本或旧书,更谈不上去造访二手书店的年轻人,或许能吸引他们去看看吧!
小说中,当然不会像维基百科那么机械化似的介绍神保町,而是贵子来到悟叔的二手书店前所见的书街印象:“通常一条街有一间书店就够了,可是这里的店家绝大部分都是书店。有像三省堂、书泉等引人注目的大型书店,也有径自散发独特色彩的小型二手书店……”;作者用“栉比鳞次的阵仗,显得很有魄力”来形容贵子第一眼所看的神田旧书街印象。想想,连一个在东京上班一两年的贵子小姐,都不曾来过神保町书街,可见年轻人的确对书籍有点疏远了。
书街还不只是一条街而已,各条巷弄里,也开满一间又一间的二手书店,怪不得贵子在小说中要喃喃自语:“这里简直是二手书的乐园嘛!”贵子后来透过悟叔的介绍,才知道神保町书街的形成,是因为明治时代起,许多学校都盖在这附近,也聚集了一些作家和文人雅士,使得卖书的书店逐渐增加的关系。
小说中的悟叔提到,他们书街的书店,主要都专卖某一领域的书,有专卖学术专业书籍的,也有专门收购剧本的,甚至于有的书店卖的是旧明信片、老照片等等特殊品项,这样才不会有很多重复,也让书街形成有趣又值得去探索的地方。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一场神保町的“古书祭”活动,让我想到,我们国内最近崛起的许多二手书店,同质性竞争,都是卖综合各类的二手书,一点也不专精,加上都同样兼卖咖啡、茶饮,这样经营,不晓得能维持多久呢?
看看书中的主场景所在——森崎书店,一间很典型的神保町老书店。这家书店以专门卖近代日本文学作品为主,店面只有四坪大小,连同楼上两个小房间,却挤满六千册明治、昭和时代的文学旧书。贵子失恋、辞去工作,悟叔请她来暂住,并顺便帮忙看店,她到书店时,看到自己要住的房间,几乎要昏倒:“……那些放不进店里的藏书,就像一座又一座的小塔,到处堆放在房间里,想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是神保町170多家旧书店中一些小书店的实景描绘。但小书店的经营,主要在书店主人懂书、熟悉书,会为读者找书、提供某些专业书籍的查询。笔者以前在图书馆担任外文图书采购时,便时常接到许多日本神保町区域许多古书店的目录,知道他们懂得整里自家书店的重要藏书,不会像我们某些旧书店的老店员,只是守着一堆书,顾客还得自己东翻西找的。《在森崎书店的日子》书中,悟叔知道即使是老书店,也要赶上时代,要用网络收集二手书讯息,并用网络营销了。我想,这是神保町旧书街仍然屹立存在的关系吧!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最重大的意义应该是隐含着提倡阅读的意涵在内。贵子在空间狭窄,还经常飘散着二手书霉味的空间里,住了八九个月,这些与书接近的日子,却开启了她真正的人生。从不仔细读完一本文学作品的贵子,因无聊而随手拿起房间的一本小说阅读,从此迷上阅读,更读了室生犀星、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太宰治、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宇野浩二……等人的名著,于是,她的眼界大开,看待这世界的眼光也不一样了……
读《在森崎书店的日子》,能让你仿佛走过世界最著名的古书街,探访老书店的一幕,知道许多二手书中,充满着你所从来没意识过的历史,并从一些书中,发现一些长年岁月的痕迹。这本小说还告诉你,阅读具有如此美好的体验,可以丰富你的人生,甚至改变你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