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廓:吕布为何在三国历史中被淘汰

标签:
军事原廓吕布在三国历史中被淘汰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官 首先,历史上的吕布真的很能打!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吕布弓马娴熟且气力过人,被人称为“飞将”。 吕布射术的精湛,可以从历史上著名的“辕门射戟”中得到验证。而且,吕布还有极强的战场突击肉搏能力。吕布曾经跟董卓的骁将郭汜有过一次单挑作战,结果“布以矛刺中汜”,后者的亲卫拼死上前才将其救回。由此可见,吕布的骑战能力突出。 另外,吕布此人还非常机敏,能临危不乱。这些因素加起来,让吕布成了当时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官。 而对于自己的骑兵战能力,吕布也是很自傲的。白门楼上,当吕布被曹操擒获即将处死的最后一刻,他还希望靠为曹操指挥骑兵换取生路。对此,曹操还真有点犹豫,说明了吕布的军事能力强到曹操都有点舍不得杀的程度。当然,最后在刘备的神补刀之下,曹操还是决定痛下杀手。 而让曹操决定一定要杀死吕布的两个关键词是“丁原”与“董卓”,当时刘备是这么说的:“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一句话,就定了吕布生死。 为什么杀了董卓还不被接受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吕布除了骁勇善战外的另一个特点了,那就是反复无常和唯利是图。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游侠气十足的张飞最看不起吕布,骂其三姓家奴。这不是罗贯中一个人的观点。历史上,很多人都对吕布的这种品行有过异议。 吕布诛杀暴虐凶残的董卓这事,明明有功于汉室和国家,为什么还不被大家所接受,甚至被敌视呢?对于这个问题,吕布自己也没想明白。他曾经很委屈地问过刘备,关东群雄都曾起兵讨伐董卓,可为什么我杀掉董卓后,出奔到关东,关东诸将却不肯接受我?甚至“皆欲杀布耳”。 这个问题或许可从下面这个角度进行分析,俗话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吕布杀掉董卓,其出发点既不是匡扶汉室的大义,也不是出于对董卓残民以逞的义愤。吕布杀掉董卓,其实就是出于自保之心而已。 而且,作为并州人的吕布跟凉州军团的那些人也是矛盾重重。再加上吕布还利用职务之便,跟董卓的侍婢私通。这三个情况加起来,吕布肯定是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的。从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的恐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愤怒的形式爆发出来!所以,吕布弑董卓,其实就是为了自保而已。在当时人眼中,吕布的行为也最多是“事出有因”,但未必是“情有可原”。 在战场之外的能力基本为零 吕布第一个投奔的是南阳袁术。一开始袁术“待之甚厚”,结果吕布就此开始得意忘形,“恣兵钞掠”。于是两人闹掰。 吕布第二个投奔的是袁绍。两者合作击败了张燕。结果吕布再次得意忘形起来,“轻傲绍下诸将”。他又要求袁绍给自己增兵,继续“将士钞掠”,结果使得袁绍“患忌之”,导致后者暗杀和追杀吕布。两人也就此翻脸。 吕布第三个投奔的是刘备。结果吕布在袁术资助军粮的诱惑下,偷袭下邳,玩了一招“反客为主”,夺取了刘备的徐州。 之后,吕布与袁术盟,却又多次打乱袁术吞并刘备的计划;答应袁术的政治婚姻,却又反悔,更出卖前来联姻的使者。他接受了东汉朝廷的“左将军”,结果不久后又复归谋逆的袁术。 这种在乱世里只看眼前利益、得志便猖狂、寄希望于左右逢源且反复无常的品行,只怕在其他诸侯心里早就对他下了评语。 一句话,吕布在战场之外的能力基本为零。当乱世来临,这些军人由于长于军事,自然很容易确立优势,很快脱颖而出,但长期在军中所形成的直线思维,又让他们很难适应乱世中错综复杂的军政环境。他们不会思考复杂的战略问题,也理不清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更不可能去思考如何建设基业。由于缺乏世家大族那样积淀,他们身边也缺乏能够帮助他们思考这些问题的谋士。同时,他们也本能地排斥和不信任那些饱读诗书的士人。 因此,诸如吕布这样的军人军阀,自然无法避免被拥有根基与政治目标的士族类新型军阀被取代。于是,在仅仅十年时间里,这些曾经的利刃就已经沦为历史的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