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书写目的大致相似,但写作过程的呈现却是万千不同。阅读老作家张永权的散文集《滇云漫记》,我看到的是作家的成长历程,读到的是:文学、岁月与人生追求。
张永权祖籍重庆市万州区,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云南工作。他是我的前辈,也是我的文学忘年交。在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一位长者深厚的文学情怀、文学学养,及对后辈作者的关怀。张永权的《滇云漫记》,是他退休后的作品集结,亦是他近年来对云南大地时代变迁的详实书写,还是他从事文学创作及与文学创作有关工作的回顾。作品以时间线和地域性,完成了作家的记录方式和精神寄托。我走进时间的光影里,从“彩云之南”“往事钩沉”及“乡愁无限”的大场景界面,倒叙着,去解读几十年前一位青年学子翻越巴山蜀水,抵达南高原边地后的人生追求。
张永权以他的生命体验 、生活经历和思想沉淀,构建了《滇云漫记》的阔达胸襟、道德规范、人生价值观及处世哲学。集中第一辑“彩云之南”,凸显出的山水流脉、人文情怀,让文学在时光的走向间散发出灵魂的光亮。云南,成为了作家的现实文学原乡,这辑也是生态主义的写作。多民族共生的边地,大山、河流、多民族性昭示了其特有的地理属性,作家的文字符号笔,标注下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寄居,传达着作家的生态哲思,强化了作品的现实性和真实性。这辑作品讲述独龙江与独龙人的变化、怒江的抗战史、丽江如玉的碧水、清水古镇的历史文化、盘龙江的日新月异、昆明的茶花、少数民族兄弟、己衣大裂谷、昭通的苹果和种果的人、南华的王先生及菌子、村官罗世全等等,“独龙江孕育了一个带龙字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怒江,它的怒吼,也曾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而响彻寰宇”“随着这一江清流,走进盘龙江的古往今来……”时代在进步,这种有灵魂有身心感受的写作,可以保持健康的生命气息,正视当下的成就,这是作家应有的文学精神。而文字的细节,往往可以泄露一个人的内心。内心柔软,文字就有了温度。文学必须向大众展现更多的向上和真诚,从而舒展阳光和鲜活。作家在以上篇目中进行了地理环境与人与实际境况的刻画后,表诉了自体的思考和感悟,他感慨“独龙江的春天真正到了”“诺玛阿美,就是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后来成为了他们为实现梦想寻找到美好地方的象征”;他很有哲理地点评“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看百年滇越铁路,其文化内涵丰富多元,历史文化遗产的亮点,在世界罕见”。
《滇云漫记》的另两辑 ,“往事钩沉”及“乡愁无限”是记录、见证、大爱和仁慈的大综合写实,作家讲述了西南大地上的所遇所感和对故乡的回望。“岁月”一词可以概括作家在边地,以人、物、世事的经历所雕砌而成的时光轨迹。福克纳说:人性,是唯一不会过时的主题。作家在这两辑作品中,以流动的思绪反观过往,从行文内质上塑造了人性的光辉。他记下毛主席给傣族姑娘俸育清的题词:前进;他描述了毛主席与云南作家诗人艾思奇、柯仲平在延安的日常;他回顾《边疆文学》杂志的40年春夏秋冬及对基层作家的无私帮助;他唤起了对父母兄弟姊妹和老宅院的怀想等等。这些附着于时间中的诸事因子,在文字里已具有了象征的效能,给作家的旧日色打开了人性的展板。跟随一段段叙事的进程,作家与空间、境况、人物和风物,完成了生命共同体意义上的人性写实。曾经存在的,或已经远走的,在作品的地方背景中得到关联和怀念,这是时空结构里的永存,这也是岁月的永存。“往事钩沉”及“乡愁无限”中,对过往和现实的结合书写,印证了作家的人性关怀及精神问询,这是无可替代的文学意识,彰显出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力。在云南,以上两辑作品提及的时间、地点和人、事,就是作家参与或经历活动的精神层面的现实安放,文本的详实,描绘了一个个时间段的精神寄居。对故人的追念,作家的人物素描用词质朴,用字内敛、含蓄而深沉,却倾吐了精神上的相依;境景与人生,轻松与沉重,形而上的文学愉悦和形而下的某时人生灰黯,形成了散文的丰富性,让读者理解到生活的参差。此两辑作品很出彩的另一方面还有,文字具有大爱至高的宅心仁厚和乡愁认知。作家安静的叙述,他的经历和探访,触及的是多民族团结、生态文化、原乡烙痕与现代社会的关照。作家的价值态度“我作为曾在《边疆文学》工作过几十年的老编辑,深感荣幸和骄傲”;作家忠于文学的纯净“评委绝不可能为了某种关系,而把自己置于良心的审判台”;作家在乡愁里表达的人生追求“乡愁如河,在我的生命中流淌;乡愁是河,滋养我成长,伴我远行追梦”。
《滇云漫记》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作家对彩云之南的热爱,是作家本人对他文学原乡的确认和肯定。这是一本长者的文字,但全集的散文叙事书写并不陈旧,几乎没有年代感,行文推进是舒缓的语调速度;语言的质感、风格,题材选择、个体经验的组合使用,揭示了作家特有的文学气韵。作家把握着消逝之美,还原了日子里的社会面貌。王尔德认为:东方艺术总是保持着艺术最重要的条件。这里所指的条件就是东方人的生命观念和审美情趣:浓淡相生、枯润相谐、简约大气。本文集,妥帖的吻合了这些东方审美元素。长短句子的承接转换、思辨与沉稳的兼备修饰、收放自如的情绪铺陈,作家文字里理想的外化方式表现出的心灵世界,让我很直观地接近他的文学、岁月和人生追求。
个体的时代写作,就是个体的时代精神镜像与良心,它能映照出个体介入现实当下的精神和身体行为。我在通读本散文集的过程中,一次次泪眼婆娑,这是文本赋予的感人力量。优秀的文字可彰显一个人的人生品质,能感染人也可以激励人,更可以牵动着一个人在社会与个体中的岁月。年逾古稀的张永权依然笔耕不辍,他以坚实的精神基点,以强大的创作热情扎根于彩云之南,在这个生命流转的大时代里,继续着他的文学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