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莉:杰克·伦敦的宿命

标签:
文化谷莉杰克·伦敦的宿命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基于其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成为中国大学教材里美国文学的代表。以小说《海狼》《野性的呼唤》《热爱生活》而闻名于世的他被称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他带有传奇浪漫色彩的短篇小说常常描写太平洋岛屿和阿拉斯加冰天雪地的土著人和白人生活,大部分都可以说是他短暂一生的历险记。在16年的创作生涯中,杰克·伦敦出版的作品达100余部,其中中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集20部,剧作3部,政论、随笔、特写等文集多部,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海狼》描写了在一艘名为“幽灵号”、以捕猎海豹为生的帆船上,发生的一场为生存而进行的搏斗和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的“狼”是船长拉森的名字,杰克·伦敦很好地将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运用到小说的创作中去,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彰显了海狼拉森的残暴,强调了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他还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存竞争观点解释了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 从首次出版到1999年的80多年间,《海狼》曾十几次被搬上银幕,杰克·伦敦在1913年的版本中,出演一位水手。 破产农民的儿子杰克·伦敦生于旧金山,家境贫寒的他幼年卖过报,当过童工,后来又当水手,24岁从事小说创作后终于成名,作品誉满全球。版税如潮而至,他成了当时的大富豪,一步踏入上流社会,高朋满座,夜夜笙歌,挥霍无度。从贫到富,他的成名虽然让经济富足,但后来经济上的破产和家庭纠纷,使他的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于1916年11月自杀。 杰克·伦敦跌宕起伏极具戏剧性的一生,不禁令人嘘唏。他秉持与命运抗争的人生理念,却屡遭挫折磨难;他热爱生命,以顽强的毅力维护生存,却最终以自杀结束了生命。他给自己写下过这样的座右铭:“我愿烧成灰烬,不愿化为尘土!我愿自己的躯体化作熊熊火焰,也不愿干瘪腐朽!我愿化作一颗超级流星,点点滴滴焕发出夺目的异彩,不甘做那沉睡不醒的恒星。” 40年的短暂人生中,严酷的生活砥砺了他不甘平庸,顽强搏击,奋斗不息,“狼”一般的强悍性格。自学成才的他没有受到过系统教育,其思想信仰融合了社会进化论和阶级斗争哲学、尼采的超人观和极端个人主义、斯宾塞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等。 杰克·伦敦不仅是作家,也是社会活动家,他参选过美国总统,在美国以抨击贫富不均而著名。这位一生撰写多部以顽强抗争为主题的作品的小说家,生前不向权贵屈服,以极强的生命力与命运抗争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