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8/UploadFiles_1612/201811/2018111609475474.jpg
福楼拜说,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湖南人民出版社)既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蒙田传记,也是一部趣味十足的人生指导书。
蒙田的随笔问世400余年,影响后世深远,培根、莎士比亚、拜伦、爱默生都以他为师。在这本与众不同的书里,贝克韦尔设想蒙田就“如何生活”这一问题给出20个答案。同时,通过回顾蒙田的的一生及《随笔集》的浮浮沉沉,读者或许会获得“如何生活”的灵感。
蒙田有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目标,生活本身就是目的。”或许因为太多人渴望听他讲生活的意义,所以他只得给出这样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等于什么也没说的答案;或许,这正是蒙田对生活的看法。
生活,是《随笔集》的研究对象、判断尺度、写作起点。蒙田把他的热情,放到切切实实的人生中。他是一个以实用主义态度生活的理想主义者。蒙田有一种纯粹的感受当下的能力,读《随笔集》时,读者将深深体会到。38岁那年,蒙田已经在法院工作了15年,决定退隐,并开始写《随笔集》。此后20年,蒙田只有这样一部作品,他不断地扩充、修改、再版。蒙田是那种一辈子只有一部书的作者,《随笔集》于他,就像《红楼梦》于曹雪芹,《追忆似水年华》于普鲁斯特。
蒙田开创了一种观察自我、观察内在的文学传统。他记录自己的生活、听闻的逸事、所感所思,当他的人生如水流过,他的想法也在不停变化,20年足以造成《随笔集》多处前后不一致的观点。他的作品是不断流动的。
即使在同一篇文章之中,你也可以体会到他思维的流动——他有离题万里的本事。他并不截断自己的意识流,而是随着思绪洋洋洒洒地写下去,如同在美妙的精神花园里散步,随意动身,尽兴游玩,兴尽而归。用蒙田自己的话来说:“如果我的意识可以获得一个稳固的立足点,我就不会写随笔了,我会做出各种决定;然而事实上,意识总是一名学徒,不断跌跌撞撞地尝试错误。”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分20章,沿着时间脉络介绍蒙田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并提炼出蒙田《随笔集》的20个观点。为写作此书,作者萨拉·贝克维尔做了扎实的研究,书出版后得到很多奖项。可以预期的是,我们能从这本《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里读到一个还原度很高的蒙田。蒙田像一个古代东方智者那样豁达,也像一个现代西方人一样好奇心旺盛。他心胸开阔,极少偏见,常常质疑自己。他深入地探索自我,进而窥探世界的奥秘,不仅在他自己的时代,也在其后的时代里屡屡遇到知己——因为,真诚的声音总是会遇到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