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平心而论作协体制
(2016-06-27 01:22:16)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近来接连看到几篇抨击作协体制的文章,中心的意思是说,全国的专业作家只有200余人,而中国作协和各省作协都是正部、正厅级机关,国家每年要投入作协几个亿养着作协的公务员,于是怀疑作协存在的必要性。我不知道那几个亿的数字来源是否准确,我想说说作为一名新进入作协的工作人员对作协体制的真实体会。
首先,作协并非那几篇文章中提到的,是个“受着国家行政的高额经费”的单位,作协真的是像传说中的那样,就是个清水衙门,它一年的经费少得不好意思说出来,更加没有办法和其他同级的厅局比较。虽然机关也参照公务员待遇,但除了工资,没有任何的津贴和额外收入,这在一般厅局都是难以想象的。原因是作协底下既没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单位,也没有任何行政职能,它就是一个服务机构,几乎等于公益性单位。
说到为了200多位专业作家,财政高额投入养庞大的公务员队伍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个错误命题,首先,作协不是纯粹为了养专业作家而设置的,一般专业作家编制都隶属于作协下属的文学院,他们都有工资,创作也是个体劳动,作协不但是他们的单位,也是为他们服务的机构。就我的体会,从中国作协到地方作协,作为为作家服务的机构,不但是为专业作家服务,更是为近万名全国作协会员和各省数万名省级会员服务,更可以说,是为所有从事文学的人服务。这种服务从有形的创作资金扶持、重点作品扶持、提供体验生活条件、各种出版扶持、文学奖励扶持,到无形的学习、交流等等,最显见的就是文学刊物,虽然文学刊物各省情况不同,有的财政有经费,有的完全断奶,但无论有钱没钱,没有作协勉力维持的刊物,名家作品也好,新秀新作也好,从哪里提供给读者呢?网络的发达也是近些年的事情,而文学编辑们发现并扶持了多少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啊。无论是刊物的编辑部,还是参照公务员的业务部门创作研究部、创作联络部,服务专业作家、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的文学院,这些人也需要人事管理,于是有了人事处,也需要后勤,于是有了办公室,也需要发工资,于是有了财务处,这样以来,它就是一个机关的样子了,但有哪一个部门设置是因人设岗、可有可无的呢?没有。作协机关只是个基本的单位构成,比起其他厅局,简陋而寒伧,不值得羡慕和眼热,更不值得去抨击莫须有的高额经费。
再说说文章中提到的,说其他机关考上公务员是个25级,要熬30年之上才有可能到5级,而作家成名后几年内当选主席或副主席就是个3到5级,很不公平。我觉得这是混淆了概念。首先,考进作协的公务员也是个25级或27级,他要熬到5级同样得30年以上,除非他同时也是作家,能贡献出巨著来当选主席。但这种可能性是几乎没有的,因为考到作协机关的公务员不是作家,而是为作家服务的,他就是给作家搞联络,为作家组织研讨会、为大家搞后勤、发工资的工作人员而已。而作家,对作协多少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专业作家都是事业编制,不是公务员,除非你进了党组成了领导,但这也是特例。而不驻会的作家们,他们都是属于别的单位的工作人员,即使当选了副主席,也只是个名誉,不会兑现什么行政待遇,更不会变成3到5级高干什么的。也就是说,公务员就是公务员,作家就是作家,不能混为一谈,更没有可比性。
作协的经费,也就勉强维持日常工作,想组织作家们出去采风,想给有成就的作家开个研讨会,想给有潜力的作家开个改稿会,就得另外要钱。基本上国家给的钱,都投到了各种文学活动。我觉得基本上作协不是在养作家,而是在养文学,就我们的现状来说,如果没有各级作协积极提供的各种聚会、交流、开阔视野的机会,在这样紧张的生活压力中,作家们很少能频繁而大面积地聚在一起,能直面碰撞思想、交流心得、丰富信息、调动激情,毕竟过去骑着毛驴游历山水的时光已经成为古代,当下的时代和生活,作协充当了很好的“诗人幸会更无前”的渠道和纽带。就目前来说,有作协比没作协对文学对作家都只有好处,毕竟我们的社会财富还没发展到可以由作家们个人出资组成完全沙龙性质的写作学会,并且长久的支撑和存在下去。
某省作协出了个滥竽充数的女人,这只是作协作为机关和其他厅局一样存在的情况,全国会员中有几个受贿落马的家伙也不假,可是作协是看你的作品的,调不来你的政审材料啊。现象就是现象,平心而论,作协这个清水衙门它就是个服务机构,自己内部都觉得有点官僚就很可笑。这个领域,比花花事情不如演艺圈,比滥用权力不如任何一个部局,比经费投入不如一个最小的基建项目,真的没什么好抨击的。作为作家的服务机构,作协为无数的作家提供着力所能及的服务和付出,而作家们笔下的产品,滋养着全人类一代又一代。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