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李清照传》自序

(2015-11-02 10:12:16)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书屋
原文地址:《李清照传》自序作者:梅寒

《李清照传》自序

梅寒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刬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初读这首《点绛唇》的时候,我跟她相仿的年纪,世事少经,情窦初开。她像一个热情的引路人,轻扬一双纤纤素手,就拨开那片风光旖旎的花园,顷刻间把我引入她的诗词与情感世界。九百多年的时空相隔,我觉得她亲,是我年少的闺蜜。我所有的心事,说不出口,却早已在九百年前被她写进了她的词里。

读她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读她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读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觉得满纸清芬,轻愁淡恨如烟似雾,袅袅而来。她的词浅白,清丽,自然,不必借助过多的工具书,就直入人心。又那般契合一个女孩“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葱心事。

九百多年来,她一直被视为婉约词派的鼻祖。我也曾对此说深信不疑。她的那些婉约词,如歌的旋律,美到让人痛让人意乱情迷的句子,似一颗颗明珠,被后世人无数次的采撷,镶嵌进爱情篇章,装点过一段又一段红尘凡爱。可当我们一遍遍吟诵着她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吟诵她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时,可曾真正走进她的内心,抚摸她内心的伤痛。了解了李清照的人生脉络,重新来读她,方知,那不是一阕阕的词,那是一滴又一滴的血泪,从她的笔端绵绵流出。

曾经只道她与夫君赵明诚归来堂里赌书泼茶琴瑟和鸣,是几百年来让后人艳羡的伴侣楷模。那是一件光鲜的袍子啊,掀开内里,多少让人难言的不堪,让人欲说还休。

分离与相思为伍,分离也常与背叛相依。一次次的分离带给她的,便不只有相思。可她那么骄傲,她怎么会把那些心事怨妇一样大白于天下。她在她的词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她“守着窗儿”,听黄昏的雨一滴一滴打到窗外的梧桐上。她只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所有的浓愁就到这里了。她不说,是什么让她如此愁。

女子如花,任是寒梅傲雪,还是弱柳扶风,花之明艳,只开一季。遇一个懂花爱花的知音,欣欣然沉醉于爱的甜与苦,于每一个女人都是一生不愿意舍弃的梦。李清照的婉约词是写给她的爱情的,也是写给千百年之后每一个追爱女子的。她受过伤,被抛弃过,可她始终不曾放弃对爱的追寻与等待。所以,她因党争株连被赶出汴京回老家,也不忘把情深意切的“人比黄花瘦”寄回京城夫君身边;夫家遭难,她则勇敢地陪他一起回青州乡下,归来堂中她与他共理金石写就一段泼茶佳话;他春风得意再度出仕,原本可以带她一同前往的,可他不带,将她独自一个留在乡下老家。她千里寻夫,夜宿异地的驿站旅舍里,提笔给姐妹写一封信却早已泪如雨下……

一段段读来,终是心痛难忍,泪下来。为李清照一直为后人所称道的完美婚姻与爱情。也终于明白,她的那一句长叹:“多少事,欲说还休”,其间浓缩多少情与愁……

那是爱情里的李清照。她把自己的儿女情长都留在她的词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一年,国已破,故土难归。她与夫君辗转流离中路过乌江县,想起了乌江边上拔剑自刎的西楚霸王,遂作下这首诗。一介弱女子,却是钢骨铮铮,让多少当代、后世男儿都汗如豆出。

是的,在李清照的诗里,你读不出半点婉约词人的影子。她比男儿更男儿。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大时代,从君到臣都忙着醉生梦死,只有她,忧郁沉痛的目光如剑一样霹开层层阴云与雾霾,烛照人心。她有琴心,更有剑胆,她是婉约的,更是豪放的。她的婉约让人心疼,她的豪放却让人敬慕。

读她,写她,一代词宗,千古才女,于我这个才疏学浅的后世仰慕者来说,是极其不容易的。我知道,她是耸立中华词坛上的一座高峰,我倾尽一生可能也无法探知一二。但我还是动笔了。因为爱。一份从少年绵延到中年的爱。

写过张爱玲,写过纳兰容若,积累了一定的人物传记写作经验之后,心里的那种欲望又在蠢蠢欲动。我想走近她,李清照,我年少时的情感启蒙老师。我其实一直想走近她的,只是觉得底气不足。不敢轻易动笔。

再次找出她的诗词文章来读,一首一阙,一章一节。这一次,我不只是单纯地读她的作品,而是试图努力从中探寻她真实的心路轨迹。我要回她生活的时代去看看,去她生活过走过的地方去走走。章丘、开封、青州、金华……追寻她昔日的足迹,我在今天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苦苦流连寻觅,我想知道,在宋朝的天空下,她是如何在故乡的百脉泉边读书受启蒙,如何在汴京的街衢间欣赏节日的烟花,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之下写下那一阕阕迷倒后人的婉约词。党争迭起之后是国破家亡,她又是如何在其间挣扎流泪颠沛流离,从汴京到青州,从青州到莱州淄州,又随着逃亡的南宋朝庭一路南下,到江宁,转越州,最后终老杭州,再没能踏上故土半步……

一扇门轰然洞开,置身其间,追随她的脚步一路前行,才发现自己多年来对她的误读。我爱了她,却原来只爱了她一件华丽的衣裳,却丝毫不曾走进过她的内心世界,不曾走进她生活的时代。

大宋王朝,曾以造极于时的经济而让后世人骄傲。繁华的汴京,屋宇雄壮,连绵不绝,商品交易活动之繁盛让后人咂舌。熙来攘往的街道上,瓦舍、勾栏,踘球,说书,赏灯,吟诗作曲,雅俗共赏,各种娱乐活动让那座城成为一座不夜城。经济的繁荣促开了文化的繁花。李清照,就出生在那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在随意一个民间女子都能出口成诗的时代,李清照从小深得家学渊源,饱读诗书,她能在大宋文坛上脱颖而出足可以与欧阳修、苏轼等男性作家分庭抗礼也就不为怪事。

大宋王朝,也是一个让后人倍感耻辱的朝代。五代十国的乱世终结,立起一个以文驭武治国的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兵不血刃,于乱世中登上皇权宝座,为加强皇权杯酒释兵权,以文治国,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也埋下了亡国的隐患,最终迎来的是靖康之难与南宋朝庭的偏安一隅忍辱偷生。李清照就生活在这样的乱世里。这样的乱世带给她的是大半生的漂泊与伤痛,国破家亡之恨,夫亡再婚离异之苦,却给后世读者留下一位千古词宗。

几百年来,研究李清照的作品与生平的学者文人不计其数,我是踏着前人的足迹开始一份新的探索的。自然是有借鉴,也希望有创新。亦史亦文来书写,在翔实的资料解读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悟,来还原李清照的一生。除却一份史书般的严谨之外,我还希望这是一本文辞优美而情感真挚的文学书。好的传记文学,应该同时具备这两点。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亦希望读者朋友们会喜欢。

                                ——2015年9月10日于桂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