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温柔
孙新运
杨晓敏《清水塘祭》是一组系列小小说,有《弯弯的绿界》、《夏日的诱惑》、《苦乐年华》、《鱼趣和名著》、《垂钓的遗憾》、《远逝的白天鹅》、《塘边儿寻梦》等。读着这些回忆性的小小说,泪水多次迷蒙了我的双眼,他的笔下没有奇幻的情节,没有奇崛的人物,没有旷世的情感,有的只是触动着我心灵最深处的温柔,让我回忆起我的童年,那养育过我的故乡的那片热土,那呵护我长大的我的父老乡亲。唤醒我儿时清晰的梦境,撩拨我渐趋渐浓的乡情,扯起如丝如缕的永远萦绕于我眼前的袅袅炊烟。
《弯弯的绿界》讲述的是水塘的绿色给幼年的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读者以深远的影响,如诗如画的美景陶冶了作者的情操。作者之所以为我们描画出如此美丽动人的图景,一方面说明作者的家乡风景如画,另一方面说明作者对家乡水塘的深情厚谊,这小小的水塘承载着作者太多的梦想和思念,在作者的心目中根本不亚于世界上任何风景胜地,名胜古迹,它在作者的心目中的地位是永远不可撼动的。
《夏日的诱惑》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少年时美好生活和对未来的的遐想,也讲述了蹬藕时的虚惊。文中作者有这样一段描写:“玩累了,会把书包枕在头下,仰卧在草坡上,一只腿曲蜷在另一条腿上,口里咀嚼一枚小草棒,让白云托起一环环天真的彩色梦幻,荡得远些再远些。”读到此处使我浮想联翩,小时候我的家没在水边,却在山脚下,我家旁边是一座小山,是生产队的果园,生长着妖娆的桃树和粗壮的板栗树,板栗树之间有着较大的空地,和我同龄的男同学便在树空中修了练武场,天天去练武,后来他参军了,练武场便闲置了。我便拿着书本去复习,其实我真的没看进去多少书,经常是梦想着未来,憧憬着明天。自己多次唱着自己编的歌,但是一遍一个调,最后连基本的旋律和歌词也忘记了,但那时的心情永远铭刻在心。
《鱼趣和名著》讲述了作者小时候钓鱼、吃鱼、看书的故事,讲述了在伙伴家吃油炸虾米鱼子时,作者写道:“多少年过去了,而今赴宴,动辄一桌儿珍馐佳肴,吃得排山倒海。若论及美食,和那次油炸虾米鱼子相比,仍无出其右者。一缕鱼香留在心里,哪怕游子千里,愈会念及故乡之纯美,清水塘之甘醇。”故乡的美好记忆点滴不忘,故乡的情愫犹如那风筝,离得越远线拉得越紧,回归之心愈切。这又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事,那时爷爷是生产队里的会计,也看护着果园,春天的早晨,爷爷往往会从后门到我的家中,把一小包东西放到我温暖的被窝里,我马上就醒了,也知道爷爷给我送什么来了,就一骨碌爬起来,爷爷送来的是用手绢包好的,带着白色的绒毛,带着新鲜的露水的小桃子,那是昨夜被风吹掉的小桃子,有鹌鹑蛋那么大,爷爷从地上一个个地捡起来送给我吃。此时的桃核还是软软的白色的,里面包着苦味的汁液,爷爷一再叮嘱我,怎么去桃毛,怎样小心翼翼得咬它,否则把桃核咬碎了会很苦的。不管我怎样的小心,总有咬碎桃核的时候,每次吃完桃子嘴里留下的最后的味道只有苦味。如今吃过各式各样的桃子,但是却没有那时的桃子味道的鲜美和香甜。如今,桃树没了,爷爷也没了,但是爷爷对我的爱永远也不会泯灭和消逝的。
《苦乐年华》写的是小时候农村艰苦的生活,但是在艰苦的生活中却有着浓浓的真情。《垂钓的遗憾》写了钓大黑鱼的经过,看到了大黑鱼“冒着火花的眼睛”,感悟了生命的平等与无奈,在心灵之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远逝的白天鹅》写了儿时的幼稚、争强好胜,与儿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
《塘边儿寻梦》讲述了消逝的水塘,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这也使我想起了几个月前的事情。一天,老公忽然想起了儿时的往事,就给他弟弟打电话,要一起开车回出生的村子去看看,做着边贸生意的小叔子一口回绝,说太忙了,脱不开身。老公便和小叔子讲起了小时候的事,那时小叔子很爱哭,老公哄不好,就背着他,让他拿着小筐,到家门口不远处的鱼塘抓鱼,不管鱼多大,只要能抓到一条鱼放在小筐里,他便不哭了,老公便背着他回家。老公讲得详尽而动情,感动了小叔子,第二天老公和小叔子分别开车拉着老公公和老婆婆,侄子还嫂子一起回到老家,乡亲们热情地问这问那,好不容易告别了热情的乡亲们,急不可耐去找鱼塘,但是鱼塘已经不见了,已经变成了稻田和民房,哥俩围着民房转了好几圈,一直说:怎么会没有了呢?
杨晓敏这一系列的小小说,勾起了我浓浓的思念,揭开了尘封的往事,让我想起了昔日的风景,想起了过往的人们,想起了久远的往事。主要原因是他所写的故事我也曾经经历过,另一方面是作者的这种情感,在我心底依然积蕴着。作品中表达出的真情实感感人至深,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弯弯的绿界》中作者写道:“故乡可爱,故土可亲,真正令我梦牵魂绕的,该是那一环像青萝带一样,镶在故乡裙边的一湾清水塘了。”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浓浓的思念和热爱,读来如故乡的风迎面扑来,如故乡的月光穿过云朵幽幽地抚摸,轻柔而炽烈,迅猛而悠远。作者在《弯弯的绿界》中又写道:“混沌初开,尽管周遭世界曾经几度沧桑,饱经忧患,我仍能够在宽厚能包容一切的故乡里,在父老乡亲的庇护下,睁着亮晶晶的眼睛,把欢乐和幸福、思索和憧憬,播植在人生启蒙的旅途上。”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的世界有多大,故乡是最温馨、最安全、最幸福的港湾,故乡就如母亲,虽然满面愁容,却把最美好的情感给予儿女,给儿女留下最美好、最无憾的回忆。《鱼趣和名著》中作者写道:“一缕余香留在心里,哪怕游子千里,愈会念及故乡之纯美,清水塘之甘醇。”更加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读罢让人动容。杨晓敏是一个抒情性的作家,他的小小说简直就是抒情诗,淋漓尽致地抒发着作者的深情厚谊,感动着读者,感染着读者,激荡着读者。
杨晓敏的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弯弯的绿界》中作者写道:“田田的荷叶,层次分明,遮住水面上的杂草和苔藓。时有顽皮的鱼儿,炸起一簇脆响,跃上紧贴水面的荷叶儿,闪一团白光,又匆忙蹦入水中,漾起以串串水旋儿,影儿没入草底。浓荫下,塘边儿,满目青翠。树上鸟儿啼啭,水中鱼儿跳跃,该是人类寻觅的天籁了吧。”作者用轻灵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天籁”美景,多用短句,节奏紧凑,一气呵成,抑扬顿挫,优美动人。《弯弯的绿界》又写道:“尤其雨后新晴,一时塘满为患,水漫金山似的,荷叶儿面临灭顶之灾,那副摇摇欲坠的模样,让人陡起无穷怜意。待水势骤下,满塘儿又沐浴一新,景色依旧。盆儿大小的荷叶上,托起蓄积的些许雨水,折射出粲然的光彩,一阵风过,花冠倾斜,积水次第抖动滑出,满塘的击水声,随风远逝,哗啦哗啦地倾入水中。我猜想,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必是由此景吟成。”作者观察细致,笔法细腻,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简洁优美,多用儿化音,更表现出对景色的喜爱,对家乡的爱恋。
杨晓敏在这一系列的小小说中,描写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作者对这些活动进行了详尽的描写,通过动作、表情等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如《夏日的诱惑》中“蹬藕”,“蹬藕人一手扪着一茎莲藕,用一只脚丫尖儿凭感觉像污泥里搜寻,脚脑并用,着实有一种令人心旷神怡、奇妙无比的况味。塘边儿观者一溜儿助阵。满塘的蹬藕人,像鱼漂似的在水中耸动,漾起一圈圈涟漪相撞。在蹬藕过程中,每个人从面部表达出来的怪姿态,天然一副滑稽图。一会儿有人捏着鼻子没入泥水中,咕噜噜冒一串气泡。出水时猛甩一头泥浆,抹一把面颊,手中便舞动一挂雪白的藕节来。”《苦乐年华》中的挖藕,“五伯挖藕非常注意寻找所谓‘藕窝’。坑里只有一二挂藕,或者藕太小,费劲儿划不来。讲究站位,两脚绝不能乱晃动,否则泥浆四溢,随挖随淤,老挖不成一个完整的‘坑’。锹锹下去,都要利索,不能拖泥带水,不能太零碎。见了藕最忌轻易下手动它,一则易弄断,二则手上沾泥,无法抓锹。”《鱼趣和名著》,《垂钓的遗憾》中的“钓鱼”,《远逝的白天鹅》中的“淘塘”、“叉鱼”等。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细致描绘了人们的具体动作和表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既使儿时的记忆充满童趣,也使作者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杨晓敏这一系列的小小说,描写了儿时的清水、绿莲、白藕、蓝天的美景,叙述了蹬藕、挖藕、钓鱼、淘塘、叉鱼等极具情趣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对儿时往事的留恋,唤醒了人们久已沉睡的记忆,拨动着人们喑哑许久的琴弦,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