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当“好友”已不是东西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当“好友”已不是东西
贾志勇
*感谢燕赵时评博客圈管理员!
16日下午,广东韶关原武江区委书记邬学新在办公楼坠亡。警方称,邬学新因与其好友因为经济纠纷发生矛盾难于解决,遭该名好友实名举报其有违纪违法问题,此事对邬学新打击很大造成精神压力过大而走上了轻生之路。(10月19日《广州日报》)
“朋友”一词在国人心目中,在国人的道德情感中,向来是首屈一指的。那“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价值向度,任谁都敬佩万分。三国时代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直是脍炙人口的人间佳话。“人生难得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更是被现代人奉为做人圭臬。而堂堂广东韶关原武江区委书记邬学新的朋友又怎么了?即便分赃不均,他的所谓朋友也不该过河拆桥、见利忘义。这很让人感到讶异和不耻。
“秦桧还有仨相好的”,这能给个体人精神上的安稳和安慰。朋友关系的外延,可以推及家族亲情、夫妻关系。可这些“好友”显然都已不是东西了,那么,所有的亲情关系乃至婚姻关系,自然都将化为乌有。
所以,对于邬学新自杀案,警方固然找到了证据,可以结案,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道义以及情感习惯而言,绝对构成了一种震撼,是一种颠覆。警方公布的破案结果,亦可作如是观,即“做官有风险,交友须谨慎”。小老百姓们无疑更该慎之又慎了。
事件至此似乎可以完结了,但笔者绝对感觉意犹未尽,尚有另一层追问,即警方是否有隐蔽某种真相、故意置其好友于不信不义之嫌?倘若如此,则是警方在“浑水摸鱼”,甚至称警方在“趁火打劫”也不为过。换句话说,区委书记涉嫌经济纠纷,为什么要等他的“好友”去揭露、告发?纪检部门做什么去了?反贪机制是干啥吃的?有关部门在惩治腐败上束手无措,只能靠分赃不均“窝里反”、靠“好友”告发、举报,难道不觉脸红?当人间亲情、好友情感皆被颠覆,社会稳定又从何谈起?当“好友”都已不是东西,“亲人”都是告密者,我们又有哪种关系是让人感觉可以信赖的?
确实不错,近年来媒体屡曝国人离婚率飙升,原因之一是出于公民自我意识觉醒。一些地方甚至把忠于配偶,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可这觉醒的背面,考核干部的背后,谁说没有利益驱使下的道德沦丧?官员自杀涉嫌经济问题,证据来源不在公安司法部门的有效侦破,竟得益于其“好友”实名举报,当地警方是否在朝自己的执法威信上贴金?只是,这种贴金手法竟以诋毁社会人群的基本道德要素做垫脚石,代价似乎太高了点儿,也是极不仗义的。一句话说,这绝对不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