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像诗歌一样活着——鲁21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二十岁以前,我把青春的小忧伤肢解开来,让它们弥散在分行的文字里。然后我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叫诗歌。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怀里抱着一本叫《诗刊》的道具,和我的小忧伤一起穿过尘土弥漫的街道,走向岁月小巷的深处。
我狭隘地理解了分行文字,勇敢而无畏地把《诗刊》作为道具。很多年以后,我感到羞愧无比。尽管它离人的心灵最近,却是有选择性地抵达,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接纳它的资格。于是,拉开距离,我开始以仰望的姿态打量它。它朝着我微笑,样子迷人且妩媚。
我想我当初的走开是正确的,尤其是我读到诗人同学的作品之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诗歌不是我的,是他们的。他们的内心有一个诗的泉眼,叮叮咚咚流淌出来的,是一条跳跃着的诗意的溪水。溪水里有鹏程同学《海边的女人》、《石浦教堂》,他的脸上挂着《中年气象》才有的《疲倦》,讲述着《生活》中的种种。诗人的讲述纹理细腻,两片薄薄的嘴唇儿碰撞出磁性的金属声,让听者不由自主地顺着他讲述的方向攀援,探寻活着具有的意义或者状态的种种。在探寻的路上,始终在诗人营造的冷静和深邃的气象中,呼和吸。再回过头来,打量讲述者,你会突然发现,他早就变成了一首诗,具象的五官和肢体,不过是构成诗歌的碎片。
你凭什么把诗歌的园子打理得如此葱茏和青翠?诗歌是一个纤细的活计,而你的手指是那样粗壮。我问了大顺同学很多问题,他回答我,“如果说爱,就爱那慢下来的时间”,“如果写诗,就去看慢下来的青草”。我还问他曾经牵过谁的手,他说“五年前扬起的手掌/至今没有落下……
别的诗人留下慢慢说,请给我一个停顿,缓冲也好。尽管我是一个贪吃的人,但是这一回我决定让我咀嚼的速度慢下来。
虽然诗歌不是我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和你们一起,像诗歌一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