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自低处的力量——《黄河文学》推出宁夏草根作家专号 [转载]来自低处的力量——《黄河文学》推出宁夏草根作家专号](//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银川晚报 2015
年 1
月 12
日 星期一
第17版
本报记者
田
鑫
继去年银川市重奖草根文艺家之后,市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黄河文学》推出“宁夏草根文学专刊”,集中展示宁夏草根作家的创作现状和实绩。这是该刊物2014年度唯一一次专刊,一出版便引起广泛关注。
作者:
“草根”的作品一样打动人
近日,银川市文联主办的《黄河文学》杂志2014年第12期出版。与往期不同的是,本期刊物并没有出现区内外较有名气的作家作品,目录里是一些相对陌生的宁夏草根作家。
草根专号中,41名作者,从行业分类来说,既有基层公务员,也有农民和打工者;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有刚起步的大学生。
其中,醉心写作的报摊主彦妮和的哥保剑君,频繁出现在各类文学杂志上,本土著名歌手苏阳和“中国好歌曲”选手李夏,更是全国有名,而西吉农民王雪怡、袁志学,操弄三亩薄田的同时,笔耕不辍;还有80后、90后作家王西平、石杰林、丁壬甲,写作渐入佳境。
其实,过去的一年,“草根”这个词被不断提起,并引起关注。去年1月,银川市首次特设“银川市群众文艺耕耘奖”,重奖12位“草根艺术家”。同年12月,“韩美林艺术励学金”又将奖金颁给银川的基层草根文艺家和民营艺术团体。
而为了显示这期“草根文学专刊”的不同,首页配发了“主编寄语”,特稿栏目发表了银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玮在全区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视频会议上的发言。
主编:
“接地气”和发掘基层作者是责任
郭文斌,宁夏作协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他在“主编寄语”中说,长期以来,《黄河文学》不乏名家力作,以保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三个倡导”的办刊理念,也得到全国相当一批著名作家和学者的认同和支持。
同时,《黄河文学》多年来坚持把刊登“接地气”的作品和发掘基层作者作为己任,让一个个居于全国各地的“草根”从《黄河文学》开始“发芽”。很多作者的处女作在《黄河文学》发表之后,频频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选刊》等全国性选刊转载,有些还获得了全国性文学奖项。
而2005年与《黄河文学》首批签约的多位宁夏本土“草根”作者,不少人已走向全国。其中,80后女作家马金莲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奖,80后作家刘汉斌散文集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刊发草根文学和扶持草根作者,是我们的一个传统,而他们的作品,打一开始,就在自觉于我们的办刊理念。”郭文斌说,组织“宁夏草根文学专刊”,是因为草根作家们的作品闪跃着智慧,而读者不可遏止的自发性力量,又昭示了草根文学通向外界的未来之路。
其实,银川草根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还曾感染了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去年年初,银川市第七次文代会召开,市委、市政府奖励草根文艺家代表时,邀请韩美林和周国平先生颁奖。韩美林得知一些执着的草根文艺家生活比较艰苦,捐资50万元给予支持,让他们给广大基层文艺家树立文艺立志、立身、立业、立德的榜样。
组稿人:
草根有来自低处的力量和火焰
本期刊物出版之后,在银川文学圈里引起讨论。一部分人为“草根专刊”叫好,而一部分入选作者则对被扣上“草根”这个标签提出异议。
对于质疑,专刊组稿人、银川市作协副主席张涛坦言,一开始约稿,就有作者明确提出不要把他的作品放进专刊中,理由是“我没那么穷!”。
“我相信他的话是善意的,但是他可能误读了‘草根’的意思。”张涛说,最早用“草根”是在对歌手苏阳的一次专访上,他用“草根”定义苏阳的歌。但苏阳认为自己的音乐是“土的声音”,“土根”更具备力量。
“其实,‘草根’就是作品有根源性,读后有一种久违的亲近味道。”张涛认为,的哥、报摊摊主和农民工,他们笔下的世界,带着土的味道,创作的根扎在生活里。
他觉得,不应该将“草根”标签化,作品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读‘草根文学专刊’,你能感受到这些来自低处的力量和火焰。”
评论者:
对今后宁夏文学的崭新布局
对于质疑,作家、文学评论家赵卡说,不必对“草根”这一暧昧的身份心存芥蒂,大诗人弗罗斯特也曾在家养过鸡,布考斯基更是一朵百年不遇的酒鬼奇葩。
他分析,相对于“精英文学”在某种程度上的知识训练和学术完备,“草根文学”更像是一种初始的淋漓尽致的写作辨认而不是已然成形的文本结果。“草根文学”有它不够成熟和缺乏训练的一面,但这依然需要得到人们的敬重。
“《黄河文学》就做了这样一件既敬重他人也获得了他人敬重的事,以《黄河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大力推动的传统,‘草根专刊’的出现绝不是偶然。”
赵卡说,在草根作家们尚未取得较大知名度之前,为了命名的便利和文学特点的指认,将大多数正在起步和被遮蔽的作家归纳进了“草根文学”的范畴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较于“草根”的质疑,赵卡担忧的是“草根专刊”的呈现方式可能会影响读者对宁夏文学在另一个层面上的理解。“当然,我相信人们不会就此认定这就是宁夏文学的基本水准。‘宁夏草根专刊’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展示一批写作者的成就,而是勇于袒露宁夏当下草根作家的缺陷和不足、志向和启示,对今后文学的一种崭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