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中国语境讲好中国故事

(2014-11-06 17:24:36)
标签:

文化

分类: 自由典藏
在中国语境讲好中国故事

 

《锺山》全国青年作家笔会探讨文学主张

 

在中国语境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文学报记者李凌俊  原载:《文学报》2014年11月6日第5版


    本报南京讯 “我经常阅读青年作家的作品,很多都富有冲击力,我可以从中吸收新的思想。如果问我为什么写作,写作的动力是什么,我想我写作的动力就是写作本身,就是对写作的热爱。如果说我对年轻作家有什么希望,一是希望大家学会打量自己,打量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和想法,如果确定自己放不下文学,那就要充分准备、积累,做长远的打算。”日前在江苏南京举行的《锺山》全国青年作家笔会上,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的一席话既是对自身写作动力的回顾,呼应了“文学:我们的主张”这一会议议题,也是对参加会议的“70后”、“80后”、“90后”作家提出的真诚建议。
  因为在文学期刊工作而阅读了大量作品的青年作家徐则臣和甫跃辉对于当代青年作家的写作持有怀疑态度。徐则臣提出“我们是否有主张,有无真主张”的问题。他认为,很多时候作家在别人的惯性里写作,而并不自知,是否真实有效地认识并写出了真实的生活,也不自知,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作家不能自以为是,觉得写了就是有主张,而应该更多地反思过这个主张是不是自己的。“一个中国作家,是否有效、真实地讲述了我们的生活?在中国语境中,我们会否讲述中国故事?虽然说文学有通约的东西,但文学一定要体现时代,要写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主张。”
  甫跃辉则用“伪先锋”、“假现实”、“真撒娇”批评当下部分青年作家的写作:“‘80后’ 的作品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新,对文学发展构成影响的‘80后’并没有出现。我们需要强大的反省、打量自己的勇气,和对自己写作的警觉。我希望自己写出粗粝的现实和复杂的自我。”
  作家滕肖澜表示,她常常会打量自己的作品和自身,希望在现实与写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作为以书写城市题材为主的作家,她感觉“城市太丰富了”,“是一个没有被挖掘的宝藏。大量外来人口涌入都市,不但是人口的重组,也是精神文化的重组。因而,如何关注一个个普通人,如何理解这个时代的 ‘主旋律’,应该是作家的时代使命。”她希望用文学真诚地、同时有力量地表达当下的世界。
  作家黄咏梅则提出,很多作家对现实生活已经麻木,文学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力量。当下很多文学作品模仿娱乐节目的“真人秀”,总是在想着“何以至此”,但是,“意义在哪里,我们有没有真正思考过?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到底谁应该反思?”
  诗人郑小琼则从自身打工的经历出发,认为工业社会充满了荒谬感,人们都成了螺丝钉,“因而当下文学一定要反映现实的尖锐与人的脆弱,张扬独立个体意识与理想主义精神。相信一个写作者由于立场给作品带来的偏执,这种偏执给写作带来了独特的棱角与锐气”。她坚信写作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自由,“这种自由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具有独立品格,而且能够抵达一切事物的可能性”。
  诗人梁雪波也表示,作为一个写作者,不但需要自我反省,更需要现实观照:“一些人在进行批评的时候,自己其实也成为自己所批判的那种人。痛苦本身需要发出声音来,文学要避免自我戏剧化,而要体现一种深刻的摩擦。”他认为,保持独立的思想,对文学持一种近乎于赤子般的热爱和敬畏,是一个写作者全部的尊严所在。黄孝阳、孙频、张羊羊、高璨等作家参加讨论。
  《锺山》杂志主编贾梦玮说,关心文学的新生力量是 《锺山》 的传统,“但《锺山》从不以年龄划分作家,与其说我们关心青年作家,不如说我们是在年轻的作家中寻找声气相投者。我们更关心年轻作家的价值立场和精神取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