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云南80后批评家周明全获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4-11-07 10:50:31)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云南80后批评家周明全获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王诗贻 2014年11月1日-2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于武汉召开,大会开幕式举行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我省“80后”批评家周明全凭借文学批评专著《隐藏的锋芒》获奖,成为该奖第一批“80后”获奖者。同时,由周明全策划、陈思和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80后”批评家文丛》第一辑8本,全部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隐藏的锋芒》是“80后”批评家周明全的“处女作”,去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将他对当代“国产文学”敏锐的判断、独道的眼光以及鲜活、接地气的文学探索,都融入了他关于文学的评论文章中,这是一部对我们这个时代“国产文学”有着别具一格的洞察力的文学评论。该书出版后,《文艺报》《文学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纷纷刊发评论文章,对其进行推介。
    作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改革时代同步,成立于1979年,冯牧先生担任首届会长,茅盾先生担任首届名誉会长。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立足国家文化建设,聚焦当代文学重大问题,推动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与评论的发展。为表彰当代文学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于1986年设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每两年举办一次,自创立以来已举办了十四届,是国内重要的当代文学研究奖项之一。

转自昆明信息港:http://xw.kunming.cn/a/2014-11/06/content_3748687.htm

[转载]云南80后批评家周明全获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隐藏的锋芒》(ISBN 987-7-222-11237-7)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11月1日出版,定价:35元。
[转载]云南80后批评家周明全获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周明全,1980年10月生于云南曲靖。绘画专业,文字职业。早年游荡在报刊,以散文、随笔为主,宣泄着青春期的愤懑。2012年4月起转而从事文学批评,一年多来写下三十余万字的文学评论,先后刊发在《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名作欣赏》《创作与评论》《扬子江评论》《小说选刊》《西湖》《大家》《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部分观点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栏目摘编。策划推出了《“80后”批评家文丛》(8种),出版评论集《隐藏的锋芒》。目前,供职于云南人民出版社。

  http://bbs.clzg.cn/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c_28.gif 作为“80”后批评家,周明全还是后起之秀,和这时代批评家相比,他的文学评论既不是屈就普罗大众读者的文章,也没有像那些学院派“职业”评论家们所写的东西只有同行才能理解,少了一分说教的口气。相比之下,周明全的文学评论记录了一位评论者的感性时刻,多了一份真诚,而他早年学艺术的出身背景使他对文学的见解更为宽泛。每一篇评论的文笔浅显易懂,浓浓的艺术气息和充满了感染读者的热情。难得的是,多了一份对文学的虔诚。

————————————————
http://bbs.clzg.cn/static/image/smiley/taobao/taobao_016.gif  业内评论:

你能感到他的鲜活,带着地气。在他的论著中关于莫言、老村等富有土地气息作家的分析和研究,体现了他对扎根中国土壤作家的某种偏爱……融入当代生活,沉浸到当代文学创作的河流之中,周明全作为一个评论新人,可以说找到了一个好的立足点。这就是接上当代文学创作的地气。

                                                         ——著名批评家、《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

周明全的批评态度,出现了一种令人欣喜的中正。不再像我们这些从浩劫里过来的人,多有感情用事的时候,常将立场问题看的过于严重,把文学的担当和责任看的高于一切,忽视文学自在自由的一面。                                              ——作家老村

明全的《顽强而生的“80后”批评家——兼论当代文学批评的流变及“80后”批评家个案分析》,写得很全面又到位,深得我心。我觉得就是为策划这套丛书而写的,里面论及的几位青年批评家的作品,也都收入了本丛书。因此,我以为明全这篇论文才是本丛书绝佳的序文。我建议他不妨拿出来印在丛书的前面,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导论。

                                         ——著名文学批评家、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教授

学院批评的优势,通常在于可以旁征博引,视野开阔,对很多问题的探讨相对深入,甚至会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周明全的《抚慰在世的忧伤》一文,更多是知音式的赏读。他的评论文章语言率性,说理从容,在分析文本时,也不忘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和文学的体悟。

                                            ——中山大学教授、著名文学批评家谢有顺

周明全《文学批评需要“向下”的视角》一文,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值得一读。文学评论长期以来所以不被人爱,不受重视,与评论自身存在许多毛病缺点是完全分不开。他提出的“一个优秀的评论家应该见谁的作品都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谁的作品都可以看,可以评,指出缺点也好,发现优点引导创作也罢”是一个较高的标准,而批评的跟风式的批评、随波逐流式的批评、胸无定见式的批评、滞后反映的批评等现象,的确是评论界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警觉与医治。此文既提出了不少问题,又看到了自己研读对象的突出优点,因此写得比较深入、扎实,颇具说服力。

                                    ——文学评论家、《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栏目主持人蔡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