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爱与梦想让它具有永恒生命力

标签:
文化 |
分类: 自由点击 |

|
|||
无论阅读环境怎样变化,无论出版人对青春文学持有怎样的看法,比如出版人、作家一草“断言”青春文学实体书出版“江河日下”,或是长沙大鱼文化副总编辑宋惜菲认为青春文学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并表示乐观,再或是青春文学策划编辑邹和杰认为青春文学已经历了洗牌期、进入了平和发展期……以爱与梦想为内核的青春文学仍葆有无限生命力,更是坚守者们的机会。
还有一个月,国产青春电影将强势登录2014年电影暑期档。“筷子兄弟”从微电影转战大银幕的《老男孩》、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3》、韩寒自编自导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以及揭秘2013年快男选秀的青春片《我就是我》都将陆续在7月上映,青春与梦想,以及80后与90后观众和值得期待的高票房,成为这些影片的关键词。 有数据显示,近年电影市场呈高速发展之势,如2013年暑期档57.98亿的票房成绩相比2012年同期净增近四成;国内电影观众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年观影人群平均年龄已经下降到21.7岁等。这些变化引发了中国影视行业大佬机构的相应布局。为了吸引更多未来文化消费的年轻人群,如华策影视瞄准青春市场,在去年年底宣布以1.8亿元入股郭敬明的最世文化,双方展开深度合作,复制好莱坞的“文学+电影”的模式,并计划5年内合作5部电影。继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大获成功之后,80后作家辛夷坞的作品《再青春》(原名《浮世浮城》)的电影项目日前也已启动。 此外,电视剧市场也吸引了青春文学的改编。如80后作家顾漫的作品《何以笙箫默》电视剧已经开拍,顾漫还担任了编剧工作,这也保证了该剧能最大程度地贴切小说原本的气质。搜狐视频近期在首度打造电视标准的网络长剧,研发并制作拥有80后一线制作阵容的《匆匆那年》,《匆匆那年》改编自80后作家九夜茴的同名畅销原著小说。90后作家张晓晗的《女王乔安》的电视剧和电影版权均已售出,电视剧已确定由导演滕华涛执导,张晓晗担纲编剧。 另据统计,中国目前80后、90后年轻人已经超过3亿人,这还不算尚在校园的00后,无论是为怀旧,或为共鸣,具有广阔读者市场的青春文学仍具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而在今年4月这个被认为是电影淡季上映的青春电影《同桌的你》以4亿票房的成绩,愈加鉴证了青春电影的市场潜力。 “如今电影市场的票房繁荣,不过是相同的人群在图书之外,换了一种方式去消费。”记忆坊总经理沈浛颖对时下充满活力的青春电影市场如是评价。她注意到,这些年的此类畅销书正逐渐被转化成电影电视剧产品。出版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旗下的畅销书作品最大限度地转化成影视产品,同时又不失去话语权。“我们不能只是输出产品,而没有进入相应的产业链环节。”她认为,哪怕是对版权进行影视授权,也要找到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作者的看法一致的、理念相近的合作伙伴;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她更希望出版人在影视行业有一席之地,比如一定程度上掌握对剧本的控制权,这样在改编上更贴合原著精神,而不仅仅是卖掉版权。为此,沈浛颖甚至去电影学院读剧作课程,学习以专业眼光看待产品。“影视产业在多环节协作中用机制对风险进行平衡,比如拍系列类型片等等,能用各种方法控制投资风险。我们在操作图书上,也应该同理去学习。”
向外走,跨行业运营;向下挖,培育品牌作家;向上走,做有品质的出版。这三大出路成为数字时代青春文学的出版选择。 而且,如今的青春文学,虽然80后作家并未真正挥别,90后已然涌入。 虽然有张悦然这样的80后作家坚决要告别“青春期写作”,称小清新是部分年轻人自我取悦的状态,但郭敬明、韩寒这样的标志性作家,仍耕耘于青春文学,并被无数读者追捧。《最小说》、“一个”App仍是青春文学阅读大本营。此外,诸如《萌芽》、《花火》这样的杂志,记忆坊、魅丽优品、雪漫文化、大鱼文化、果麦文化、博集天卷、儒意欣欣、世纪文睿、悦读纪、白马时光图书等策划机构和接力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等出版商,都在这一市场各有所长。 在80后作家的光芒遮蔽下,90后作家目前尚无与郭敬明和韩寒知名度相仿者出现。正如90后作家王璐琪在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时所说,“在我们十几岁的时候,铺天盖地都是80后的作品。不管是如辛夷坞般暖伤,还是像韩寒般鲜明生辣,亦或者似郭敬明般唯美,都充满了那个年代的痕迹——人文、觉醒与平等。当80后作家的商业光芒已经耀眼到无可复加,人们都说或许90后这一代不会出现什么作家,因为极盛则衰。我不这么认为,人人都喜欢新衣服,吃新鲜的水果,看新闻,文学也一样。是时候该有个契机,让90后出来晒晒太阳了。” 从去年至今,由世纪文睿策划、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以“90后·零姿态”为名的一批90后作家作品,让同龄人写给同龄人看。首批推出张晓晗、三三、修新羽、吴清缘、陈观良5位作家,今年又推出了另维、李琬愔、李驰翔和齐鸣宇。这些90后作家作品风格迥异、视角多元。世纪文睿副总经理、副总编辑林岚对这些作家们如数家珍,她赞许出版了《杉》的李想具有卓越的想象力和沉静感;张晓涵的写作有点痞劲儿却极具识别度,最受读者欢迎等等。对于90后的整体创作,林岚评价极高,她认为90后的思维更成熟更开放,创作视野和题材维度也远超出80后。林岚表示,他们会继续关注,并不断推出新人。 不过,写作和出版正如大浪淘沙,不少90后作家在写作的倾吐欲过后,并不具备写作持续性。比如文学之新选秀,虽然选出不少新人,但没有一个知名度超过郭敬明,更有不少滑落如流星。也许,我们需要继续等待,给他们继续沉淀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