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移动被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院正式立案

(2009-03-31 12:12:22)
标签:

反垄断

中国移动

杂谈

330,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本人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案。本人的诉讼请求是判令被告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行向包括本人在内的全球通用户每月收取“月租费”的侵权行为以及在移动通信服务收费上对本人与其他同等交易条件的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别对待的作法,并退还近两年收取本人的“月租费”。

34日,本人即向法院提起诉讼。接到本人诉状后,东城区人民法院告诉本人需要请示一下,才能决定是否受理。327日,东城法院立案庭法官通知之前已多次催问立案情况的本人,表示法院已经决定受理本人的起诉,要求本周前往法院办理立案手续。昨日(330日)下午,本人前往法院缴纳了案件受理费,办妥了立案手续。

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费的问题,一直备受消费者协会及媒体批评,但一直没有根本改观,消费者也无可奈何。200881日《反垄断法》的实施,为消费者抵制中国移动这样的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提供了又一法律武器。本案或许是中国移动遭遇的首例《反垄断法》诉讼,但愿本人的诉讼行动,对推动移动通信服务收费的合理化,能够有所贡献。

 

下面是本人在立案时提交法院的诉状(吸取网友的意见,对之前的诉状作了修改):

 

 

 

原告:周泽,男,汉族,40岁,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住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理工科技大厦1605室。

邮编:100081    电话:13901297271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7号

邮政编码:100007   总机:13911396699
法定代表人:何宁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9号

邮政编码:100032

法定代表人:王建宙

 

     

1、         判令第一被告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行向原告每月收取月基本费(俗称“月租费”)的侵权行为,以及在移动通信服务收费上对原告与其他同等交易条件的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别对待的作法。

2、         判令两被告共同退还近两年来违法向原告收取的“月租费”1200元。

3、         案件受理费由两被告承担。

 

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垄断法》将“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界定为应该预防和制止的垄断行为(第一条、第三条),并将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实施的“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等等行为,规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明确予以禁止(第十七条)。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是在中国经营移动通信业务的两家公司,整个移动通信市场完全由这两家公司垄断。其中,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占据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超过70%的份额。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则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北京分公司一起垄断北京的移动通信服务市场。

根据《反垄断法》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的规定(第十七条),以及“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或者“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或者“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第十九条),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全国移动通信市场无疑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显然也在北京市的移动通信服务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同时,由于移动通信服务的特殊性,消费者一旦与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公司确立通信服务合同关系,所使用的移动通信号码就成为一种有价值的个人信息,某个移动通信号码使用时间越长,相应号码对使用者价值就越大,使用者就对该号码就越难以放弃。因此,即使不考虑两被告的市场份额,该两被告也对接受其移动通信服务的用户具有支配性;支配移动通信用户的结果是支配移动通信服务市场。

原告从1997年开始使用现由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13901297271移动电话,接受该被告提供的移动通信服务。

在对原告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过程中,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长期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在与原告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并且没有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与其他移动通信用户相同的原告,在交易价格上实行差别待遇,侵害原告的合法权益。具体情形如下:

其一,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在与原告并无租赁关系存在的情况下,对原告收取“月租费”,对原告接受其移动通信服务附加交易条件。

长期以来,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每月向原告收取月基本费50元,俗称“月租费”,但原告使用的移动电话是自己购买,接受该被告的移动通信服务,无论是移动通话还是短信等服务,都在按照该被告对相应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支付费用,并未租用该被告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任何物或权利,原告与该被告并不存在租赁关系。对该被告向原告收取根本无租赁关系存在的“月租费”,原告不得不交,否则就会被该被告停止服务;而原告使用的移动电话号码已被很多人广为知晓,一旦被该被告停止服务,或者原告放弃该号码,停止接受该被告的服务,都将使很多人无法联系原告,导致原告失去难以估量的发展机会和利益损失。因此,原告既不能让该被告停止服务,也不能主动放弃该被告的服务,从而也就不得不继续缴纳根本不存在租赁关系的“月租费”,被迫接受该被告的附加交易条件。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收取原告“月租费”的行为,不仅是《反垄断法》禁止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损害消费者权利的不公平交易行为。

其二,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对原告强行收取的“月租费”以及具体的通信服务价格,与对其他移动通信消费者存在差异,系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行交易价格差别待遇,且没有正当理由。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向其他移动通信消费者(比如使用该被告推出的神州行、动感地带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移动通信服务收费,有的收月月基本费,有的不收,收月基本费的,也远远低于对原告强制收取的月基本费50元,而且具体服务项目的资费标准也与原告接受服务的项目收费不一致,而这些移动通信服务的消费者接受的移动通信服务,与原告接受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的移动通信服务并无二致。显然,该被告对原告强行收取月基本费的行为也与其他消费者存在差别待遇和价格歧视,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同时也违背了《价格法》的规定。

被告按照具体服务项目对原告收费的同时,还推出了各种套餐,给人感觉其中的某些套餐在消费上更实惠,但原告对这些套餐研究了很长时间,却一直搞不明白这些套餐之间在同等服务下,按照何种套餐的资费标准会更便宜。原告认为,如果按照不同套餐资费标准计算,同等消费项目消费相差无几或者消费完全一样,被告对各种套餐的设定无疑构成对包括原告在内的所有消费者的欺诈;如果这些套餐在同样消费项目下,收费有差异或者差异甚大,这就是对同等交易条件的消费者适用不同的交易价格。——前一种情形属《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禁止的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同时也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一款关于“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规定;后一种情形则是《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五)项禁止的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同时也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禁止的“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的规定,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行为。

原告使用的中国移动全球通移动通信服务,是被告最早推出的移动通信服务品牌。由于当时移动通信服务资源有限,“物以稀为贵”,使用该品牌移动通信服务的移动通信用户一开始就承受着被告高昂的服务价格。包括原告在内的广大全球通移动通信用户,因为使用被告的移动通信服务时间长,所使用的移动通信号码均已具有重大的个人信息价值,因而即使今天有了更多的移动通信服务品牌,这些全球通用户也不可能选择新的移动通信服务品牌。因此,包括原告在内的全球通移动通信用户,实际上已经沦为了被告的通信服务人质,因为受到放弃被告的移动通信服务个人信息价值将受损害的挟制,对被告的不合理移动通信服务收费,也都只能接受。

在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日渐开放,与中国联通的竞争已经比较激烈的情况下,高昂的服务价格势必对被告发展新客户产生不利影响,而全面降低移动通信服务价格,又意味着放弃已经接受高昂服务价格的既有客户带来的巨大的不合理收益。因此,原告有理由认为,被告推出神州行、动感地带等与全球通名目不同的移动通信服务品牌以及花样翻新的移动通信服务套餐,并与原告接受的全球通移动通信服务实行不同的收费,并不是因为这些新推出的移动通信服务与原告接受的全球通品牌移动通信服务有什么根本差异,而是被告为了引诱民众成为其新的移动通信用户,同时掩饰被告对包括原告在内的全球通老用户的不合理收费,进而坚持不合理的收费!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名称冠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字样,且其向原告提供服务的所有营业厅均悬挂与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同样的标志两被告使用客服电话及产品内容也完全一样,因而使原告长期以来误认为被告中国移动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就是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分公司,都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两者经营的移动通信业务都是由国家特许垄断经营的,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对消费者权益,国家在特许其对其垄断经营时已经有充分考虑;而且,因为考虑作为全民所有,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而原告对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的电信服务收费从未表示过质疑。然而,原告最近发现,垄断经营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外商独资企业,却一直在利用其垄断地位掘取超额利润,损害包括原告在内的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有证据表明,作为外商独资企业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经营北京的移动通信服务利用的是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形象和品牌,二者利益共享,对原告权利的损害是两被告共同完成的,应共同对原告承担责任!

综上,两被告违反了《反垄断法》等法律关于保护消费者权利的规定,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利,特诉请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支持原告诉讼请求。

此致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周 泽

2009年3月  

 

(中国移动财大气粗,是很多媒体的广告大客户,或潜在广告客户,足以让众多媒体对其问题保持沉默。但作为消费者公众不应该保持沉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