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受之
王受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07,566
  • 关注人气:83,6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思制院

(2017-03-17 10:00:00)
标签:

四合院

大观园

贾府

徽派

文思制院

杂谈

分类: 影评、文化

文思制院

      我对比中国的宅府院落的做法,大多数是按照范本套路而建,设计师可以发挥的空间其实很有限,民间传统,总是受官家正式模式的影响,比如中轴对称布局,园林躲躲藏藏,点到为止,很少有做得自然大方、淋漓尽致的,直到苏州、杭州、扬州、镇江、无锡这些地方,才见到完全摆脱这套羁绊,走出自己自然发挥的好园林住宅来。而在皖南赣南见到的徽派,则是建筑秀美,围合成堡垒一般,是当时安保的需要,也无可非议,自此一派。但是就一个有园林的住宅区来说,如何做才叫有意思呢?我想方法总是两种:先有文思概念,找文思脉络去布局园林、住宅建筑,是有词再谱曲的做法,很少见;另外一种是又工匠按照自己的思路先建造园林、住宅,然后再给予命名,也就是文思是后面加上去的。这种做法最多见。

     中国传统做住宅园林,文脉思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看到大量的所谓新中式住宅区,觉得很虚,就是大部分虽然有外表的中式建筑符号、形式,却没有内在的内容,因而总有千般武力,却隔靴搔痒,不得要处。因为,我大凡接触这类的项目,总建议甲方能够把文脉续上的,再作设计调整。

       如何在已经做好的园林、住宅小区里再做文脉思路呢?也就是怎么完成我前面点到的第二种方法,以我自己的阅读经历来看,在一座完整的住宅园林的思考过程中,没有哪一本着作在记载上能够超越《红楼梦》的精细和周密。大观园建造很花了一些时间,到工程结束的时候,需要给各处景点命名对设计调整,就出了这本书第十七章,这一章可以说是中式府宅、园林设计的教科书型的精彩章节来了。我们看看这里是如何描写文脉的演绎的:

贾珍向贾政汇报:园内工程俱已告竣,需要他去检查,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之外就是要题匾额对联,因此带了包括贾宝玉在内的一帮人进去大观园内视察。

        入口的设计颇为壮观: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这种做法是以粉墙加山石做屏障,从而形成气势,并且墙面仅仅白色,衬托太湖石的深幽,是入门的基调建立。

       假山石上有镜面白石一块,贾宝玉建议点题用曲径通幽处,也是开门见山的做法。

进到园子里,第一个景点是一个桥上的望景亭子,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廊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宝玉起名为`沁芳',并且做了一副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批人见到的第一个居住园区,是这样的:“……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就这个住宅,贾宝玉命名为有凤来仪,他随口创作的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接着往里走,见到第二个居住小区是具有农家味道的: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槿,,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宝玉根据柴门临水稻花香'引申命名稻香村。但是,贾宝玉对于这种生搬硬套在大观园里做农舍的低俗做法是颇有看法的,他就这个稻花村项目就说: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虽然给贾政大骂一顿,说的倒真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大观园很大,跟着贾政一众的描述,其实是阐述清楚这个园子的规划布局和设计,那一批人离开了稻花村”,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潺,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贾宝玉命名为蓼汀花溆

         他们离开了蓼汀花溆。从山上盘道攀藤抚树过去。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这片青砖建筑,按照贾政的看法无味的很。他解释说是: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方式是种植了许多异草:牵藤的,引蔓的,垂山巅穿石隙,垂檐绕柱,萦砌盘阶,翠带飘曳,金绳盘屈,实若丹砂,花如金桂,味芬气馥,。其实也是一种很特殊的用藤蔓造景的新手法。这群建筑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清雅不同。连贾政都说: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贾宝玉起名:蘅芷清芬,对联是: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せ梦也香;

         至此,我们数一数,大观园至此已经有两个住宅组团——“稻香村蘅芷清芬,而中间穿插园囿。蘅芷清芬四周用抄手游廊连带起来,是一种很好的组群方式。

        大观园的主居住区,是留给贾家入了皇宫做了妃子的元妃回来省亲居住的,自然张扬,书里描绘说: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就是正殿,入口一座玉石牌坊,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众人俗俗的称之为“`蓬莱仙境,真是糟蹋了这么好的一个园子了。

         之后再往里面走,居所颇多,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最后又见一所院落,贾政带头,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这里的确设计得特别典雅,,进入房内。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流云百蝠","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隔一隔,,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它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凌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这群人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穿过后面,便是后院,从后院出去。"说着,又转了两层纱厨锦架,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青溪前阻。一泓活水,从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


文思制院


        这是一条规划、文脉的思路,如果说穿了,就是中国造园的文本依据了。可惜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这么去做了,所以新中式的住宅小区项目,形似的多见,神似的几乎没有了。问题出自思路上缺乏文本指导,或者在做好之后缺乏类似贾宝玉这样的策划人给以文本串联的设计。

         贾宝玉是园林做好了去给命名而已,而后来国内好几个地方都按照这个描述修建了大观园,就是典型的从文思脉络来建设的例子。北京的一个最紧凑,把所有主要建筑群都做出来了;大观园正门、西街门、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省亲别墅、秋爽斋、稻香村、栊翠庵、凹晶溪馆、凸碧山庄、暖香坞、芦雪庭、缀锦楼、红香圃、花溆、曲径通幽、沁芳亭、大观楼、滴翠亭、紫菱洲等等。 优点是基本全部点题,缺点自然是太紧凑,少了距离造成的感觉;而上海得大观园就比较松一些,由上海园林院梁友松主持规划设计。 总体布局以大观楼为主体,由省亲别墅石牌坊、石灯笼、沁芳湖、体仁沐德、曲径通幽、宫门、太虚幻境浮雕照壁、木牌坊等形成全园中轴线。西侧设置怡红院、拢翠庵、梨香院、石舫。东侧设置潇湘馆、蘅芜院、蓼风轩、稻香村等20多组建筑景点,上海在江南,气候更加接近红楼梦里面的描写,因此有自然的优势。上海这个园离开周庄不远,去周庄路上、或者从周庄回上海,可以停来看看的。

        《红楼梦》第十七章透露的是一种特殊的开发模式:没有容积率的要求,在一个围合的园子里用造景的方法点缀一些居住单位,而这些单位也都是单独围合,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设计主题,并且要求每个园都拉开一些距离,用水体、树林、篱笆、假山石隔开,自成一体的。1990年代以来,好几个地方都修建了作为旅游目的的大观园,我去过上海到周庄之间的那一个,看得出设计师在努力按照记载的布局在努力,但是由于面积有限,不能给做得好像小说中那样洋洋洒洒,总有点拘谨、缩手缩脚的感觉。不过曹雪芹做园的意思却是做出来了。

       大观园的主要住宅都不在园内,园子里的类似潇湘馆、怡红院这些小型居住单位并非完全可以独立的住宅,应该是园林建筑的功能延伸而扩建的别墅型居住单位而已。与一个没有住宅在内的园林相比,设计带住宅在内的园林要难得多。住宅的比例越大、单位越多,难度也随即增加,而真正要做出住宅小区的园林,如何协调住宅的全面功能性,包括居住的舒适性、出入交通的方便性、配套的完整性,同时还要保持园林的基本特征:私密、幽静、自然、意境,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我在瑞府里面看的时候,就很注意他们是如何突破局限性,而能够把园林的环境和意境做出来的。应该说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中把景观感做到最大化了。

         其实,中国式的园林住宅的比较突出的特点在什么地方呢?一般来说,提现在巧妙的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设计使得中规中矩的住宅建筑和园林环境融合两方面。无论是我们在上面小说里面看见的偌大的大观园,还是在这里讨论的瑞府,都依然是遵循着空间布局、建筑和景观融合两个主要的方向在规划设计。园所在的位置各有不同,因势利导的使用土地,也很重要。瑞府这片土地中有自然的河流,在北京这样干旱的城市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怎么把水用好、用巧,在通过各种设计元素,比如堆砌的山石、设计的水面、种植的不同植物、设计出的建筑物等等,按照人们审美的习惯、规律去创造出出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创造出生活的环境来。在中国传统园林住宅中,对园林府宅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是很关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江南府宅
后一篇:府宅布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