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个月我曾经回我母亲的老家湖南平江,在一个餐厅吃饭,看见墙上挂了一百个将军的照片,有点吃惊:怎么这个地方出了这么多造反的将领?接待我的人说:你到后面墙上看看,那里还有一百个国民党的将领的照片呢!悟出道理:地方穷,就出将才,江西、湖南、湖北这类将军县多得是了。但是到了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将才基本不见,政经文化人才就多了。靠近澳门的珠海有个唐家湾,其实就是个镇,出了好多唐姓的要人,不过真是没有一个将军。
前两年珠海市请我去讲学,课后问我想看看什么地方,我就说想看看唐家湾,因为知道那个海边的小镇出了唐廷枢、唐绍仪这样的大家,很有点好奇。唐家湾镇在珠海市的北部,原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由唐家、金鼎和淇澳三部分组成,合计人口10万,其中本地人大概三万人而已。建立珠海之后,逐步成为高新科技重点发展区,加上又是京珠高速的终点,才出了名。
唐家湾是一个镇的名字,现在其实就是珠海市靠近北面的滨海区的泛称,京珠高速的终点一出来就是唐家湾,而珠海的轻轨也通过这里,非常方便。这里开放得很厉害,幸亏有好些名人故居,所以不至于和其他地方的古镇那样变得痕迹都没有办法找了。我先到唐绍仪的故居看看,站在那个地方,碧海蓝天的郁郁古镇,看看近在咫尺的澳门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出了那么多人才的原因,所谓人杰地灵,首先是因为交通方便。

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是离开唐家湾不远的南屏镇的容闳,1847年出国,1850年留学耶鲁大学,回国后投入师夷自强的洋务运动。经他建议,曾国藩﹑李鸿章在同治九年(1870年)联名上奏,请求选派学童去美国留学。经过短期筹备,从1872年到1875年,每年派遣三十名学童赴美留学,年龄为十二岁至十六岁之间,四年共派出一百二十名。以容闳的关注,珠海地区的儿童选得特别多,一百二十人里面居然有十三人是从唐家湾选派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全国的第一批留学生里面,唐家湾占了十分之一,可是罕见之极。这一百二十个儿童原计划学习十五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
1881年清政府决定裁撤留美,下令留美学生全部撤回。除病故和“告长假不归”者外,归国留美学生九十四人,只有广州人詹天佑和另外一个学生完成学业。不过这些出过国的唐家湾人回来之后完全不同了,在各个领域大展身手的颇多。
自从留学潮之后,唐家湾人可以说是前赴后继的出国学习,学成回国多有成就,民国初年,唐家湾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农业等领域名人辈出。有洋务运动的先驱、开平矿务局和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人唐廷枢,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的创办人、教育家唐国安;有汉学家、中国律师协会的创办人唐宝锷;茶业巨子唐翘卿;檀香山华美银行总经理唐雄;有资深外交家唐悦良;有粤剧红伶唐雪卿;有创作《帝女花》等粤剧名篇的编剧家唐涤生。一个海边小镇能够出这么多国家级的大人物,十分罕见,
1979年我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见到版画家古元,延安老干部,偶然问他籍贯,居然说是唐家湾的,真是吃一惊啊!

中国第一个总理唐绍仪是唐家湾人,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我那天去的唐绍仪故居位于唐家古镇山房路99号。是两间两层并连成一座的楼房,阔12米,深11米,后座为唐绍仪祖父于清朝所建,前座为唐绍仪于1929年所扩建。唐绍仪在此出生和生活过。唐绍仪自少年赴美留学归来后,在1910年、1914年、1921年、1929-1934年4次回来居住,并修建“小玲珑山馆”“私家园林”和“望慈山房”别墅。他在1932年任中山县长期间,将“小玲珑山馆”改为“共乐园”公开赠给唐家乡。“望慈山房”别墅曾是唐绍仪任中山模范县县长时的办公室。我在望慈山房走动,想起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从总理位置自愿回来做县长的大人物的办公室,很是感叹。
唐家湾今非昔比,因为拥有高新科技区和滨海重镇的双重身份,已经成为开发的焦点,唐家湾的发展规划是”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发展规划由四大块组成:大学园区、科技园区、唐家湾古迹、淇澳岛生态区。在唐家湾地区的发展规划中,保留了唐家古镇的面貌,包括唐绍仪的共乐园、白石街以及其它一些古迹。我那天走出唐绍仪故居,看见一片塔吊和工地,心在暗暗的祈祷:不要过度开发,破坏了唐家湾的文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