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受之
王受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762
  • 关注人气:83,6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下的童年

(2012-10-29 17:05:34)
标签:

手冢

日本

教室

富士幼儿园

米拉公寓

分类: 影评、文化

树下的童年

 

    你有过小时候爬树的经验吗?有试过坐在树杈上,屏住气息、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只红色的小瓢虫,看它如何在一片树叶上顺着叶脉爬行吗?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有没有想象过:如果能让你的孩子有机会从树根到树梢仔细地观赏一棵大树,看看它的根是如何伸入土壤里,看看它的梢是如何迎向太阳,看看它的枝是如何萌发、抽条、伸长、交错、日渐粗壮;看看它的叶是怎样发芽、长大、变绿、转黄,再摘一片嫩叶放在手心里感受一下它的光滑柔韧、闻一下它的清馨气味......那该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快乐、惊喜?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城市里高楼林立的现状,让这样的想象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太过奢侈,不切实际。然而在东京,还真有一所幼儿园,那里的孩子们天天可以从树根跑到树梢(没错,他们可以这样跑!),他们的童年在树荫下和每一条嫩枝、每一片绿叶一起快乐地成长。这就是东京立川的富士幼儿园。

 

    来到富士幼儿园,最先吸引你的恐怕是那座有点像只椭圆形大飞碟的校舍了。外径将近183公尺长的一圈教室,围合着中间的操场。三棵一直生长在这里的大榉树(两棵高达25公尺,一棵稍小,也有15公尺高)并没有因为建筑施工而被移走,而是留在这里,舒枝展叶,与幼儿园的560个孩子以及他们的老师朝夕相处。

 

    富士幼儿园的校舍,仅有一层楼,依照日本的相关建筑法规,其建筑高度不超过2.1米,比普通楼房要矮一些。教室呈环形排列,外侧是木质墙壁,内侧(朝向操场的一面)安置着可滑动的玻璃门。既方便了学校的师长:站在操场上,各个教室都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同时,也方便孩子们从各个教室到操场来集中,参加全校性的集体活动。教室之间用可以推拉的轻质泡桐木滑板作不完全分隔,而没有砌成固定的墙壁,必要的时候,将滑板拉开,全校就成了一个无间隔的整体,孩子们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一间教室的面积都很大,内部的活动空间则用家具来划分。教室里的储物家具,通常是一组按模数比例设计的三十厘米见方的盒子,也有几个是30×30×60厘米,或60×60×60厘米的——用来摆放尺寸较大的教具或工具。这些木盒子重量都很轻,即使是小班的孩子也可以容易地搬动。它们既可以用来摆放玩具、教具和书籍,需要的时候,更可以成为“大积木”。这样,教室的分割、形状可以按照需要随时由孩子们自己动手来调整,砌出一个合适的空间来。所有的家具都是用泡桐木制作的,一来可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泡桐是一种软木料,孩子们若不小心磕碰在家具上,也不会受伤。为了安全起见,所有家具和隔板的边角,都设计成5毫米半径的圆弧。那两棵穿越屋顶长在教室里的大树,自然就成为孩子们最爱的“攀登架”了,孩子们还可以顺着树上安装着的绳梯,从教室直接爬到房顶上去。

 

树下的童年

 

    校舍的房顶尤其令人叹服:那是一个多么有创意的设计——房顶是平的,用木板铺就,稍有些向内倾斜。两旁有齐肩高的围栏,栏杆之间的间距,可以让孩子们伸出小手,甚至伸出小腿,但他们的小脑袋却过不了这道“坎”。于是他们可以安心地顺着围栏坐下,悠然自得地让腿脚吊在屋檐外,给操场上表演的小朋友鼓掌助兴。这个屋顶同时也是一个露天游戏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跳绳、丢手绢、玩“老鹰抓小鸡”,或者你追我赶地跑个不亦乐乎。校方还在每棵大树周围,用结实的绳缆张起了“蹦蹦床”。至于每个教室顶上那些凸起的天窗,就成为“捉迷藏”时最好的“隐蔽所”了。还有一道长长的滑梯,可以让小朋友从屋顶一直滑到楼下的操场,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这可是“勇敢者的游戏”呢。在户外活动的时间里,孩子们天上(房顶)、地下(操场)、室内、室外可以随意蹦跳奔跑,并无“禁区”。这样一栋“无终端”,无墙壁,无阻隔的环形建筑,这样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自信心、主动精神、与人交往的能力无疑是有巨大促进作用的。

 

树下的童年

 

    最大的一棵榉树生长在校舍的另一端,由通明透亮的玻璃墙,绕着大树,围成一个圆筒形的候车亭。亭内一楼安置着长条坐凳,给等车的孩子们用。亭顶则和校舍的屋顶相通,那些一分钟也不愿意停下来的小家伙,在等车的时候,仍可以跑到屋顶上撒一把欢。从亭底到亭顶,是一圈高低宽窄各不相同的木质踏板构成的环形楼梯,孩子们可以顺着踏板拾级而上,也可以弓着身子从踏板下匍匐前行,还可以站在楼梯上,细细地端详这棵25公尺高的“大家伙”,和栖息在树上的小鸟们一起叽叽喳喳。春夏秋冬,黎明黄昏,孩子们都会在大树身上发现一些变化,这棵巨大的鲜活的生命,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是近在身旁的有生命的朋友,学会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爱护。

 

    富士幼儿园曾被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评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建筑,它的设计师是手冢贵晴和手冢由比两夫妇(Takaharu & Yui Tezuka)。手冢夫妇先后毕业于日本的武藏技术学院,获得建筑学位。手冢贵晴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深造,并曾在英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的设计事务所工作过4年,于1994年建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他们以“建筑是促进人类及社会相互活动的媒介”为设计理念,并将此理念贯穿到自己的设计中去。通过建筑本身,来促进和加强建筑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富士幼儿园(Fuji Kindergarten,2007)正是这个理念的一个完美表达。校舍、操场、房顶,每一个部分,都是促进孩子们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人和自然之间无隔阂交流、互动的媒介和载体。这栋建筑,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代表作之一。

 

树下的童年

 

    在谈到为什么要选用椭圆形的“无终端”建筑形式的时候,两位建筑师很明确地指出: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得到同样地重视,感受到平等。他们发现,在传统的长条形校舍里,教室被完全分隔,于是,距离办公室较远一端的班级总会有意无意地受到忽略,或被不同程度地“遗忘”。而且,那种各自封闭相互分隔的教室,也会让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对其他教室里的人员漠不关心——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谁在那个教室里?而这种连续、开放、无终端的教室设置不仅会让每个教室的每个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同等的重视,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各个班级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

     

    没有墙壁,孩子不是很容易跑到别的教室里面去吗?“那并不是一个问题!小孩子突然发现自己处身于一个新环境,他们会很自然地学会如何与新的人、新的环境交流、沟通、相处;别班的小朋友有机会欢迎一个不期而至的新朋友,那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经验。何况孩子们在哪里不能学习呢?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学习的天地。”孩子们生性是自由的,他们喜欢“没有规矩”,作为教育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千万不要抹杀了孩子的天性,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规矩”局限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他们失去了许多很好的学习机会。

 

树下的童年

 

    手冢由比在一次访谈中,谈及她和丈夫多年前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参观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的经验:米拉公寓的房顶上,没有任何游戏设施,但两个孩子在那些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烟囱之间追逐、欢笑、兴奋地大声尖叫,尽管摔了好几跤,甚至还哭了两次,可一擦干眼泪又马上继续叫,继续跑,尤其喜欢在狭缝里挤过来挤过去,玩得一头大汗,还不肯离开。由比说: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大人制作的游戏设施,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给予”,不但给予了硬件,连玩的方法都“给予”了(或者更准确地说:规定了)。但是孩子的眼光和大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并不那么喜欢接受“给予”,他们更喜欢自己去“发现”——发现一切可以玩的、好玩的东西,发明一切新奇的玩法。因此,她和丈夫在设计这所幼儿园的时候,便尽量给孩子们留下“发现”和“发明”的空间。幼儿园的房顶上并没有任何游戏设施,但这并不会减少孩子们在房顶上的乐趣:他们会用粉笔在房顶上画下树影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的踪迹;他们发现从天窗里向下看到的教室,和平时大不相同;从屋顶上可以眺望远处的城市,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宽广......有家长评论说:“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它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学’,而且是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们在游戏玩耍中学。”

 树下的童年

    我总是相信,一所学校的校舍和环境,对于要在其中生活学习多年的学生而言,其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我在美国任教的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那栋黑色铁盒子一般的校舍,不论是它的外形或是内部的安排,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洁净、条理、秩序,再看看陈列室里展览着的学生作品,那些充满现代感的、非常理性的、精巧光洁的汽车模型,工业产品模型,家具,洗涤用具的包装......无一不展示出与那栋令人过目不忘的校舍的某种逻辑联系。而在日本的这所富士幼儿园,更让人感受到“从孩子抓起”的远见和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