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家居廊》杂志关于“抗震知识普及”问

(2008-05-29 12:01:32)
标签:

地震

杂谈

 

1. 如果房子本身建筑结构不能改变,那么在装修过程中是否有一些禁忌?

中国和美国的住宅建筑结构不太一样,美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是低层的,独栋住宅、联排住宅多,而中国的住宅以多层、高层、超高层的为主。在结构上,美国这些住宅大部分是木结构的,而中国的住宅则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墙预制板结构两种多见。木结构的低层建筑在地震的时候好像个木架子,不太容易倒坍,即便倒坍,造成的伤害程度也相对较小,1994年我在洛杉矶经历过北岭( Northridge)的6.7级地震,震动得很厉害,但是在这个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里,因为结构倒坍的住宅只有几栋而已,并且还是40年以上的、没有达到当前抗震要求的老式的三层楼木结构公寓住宅。因此,建筑结构和抗震有根本性的关系。

    国内常见的两种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抗震能力比较好,而最差的是砖墙加预制板结构的建筑,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好多倒坍的建筑,特别是学校都是这种结构的,如果施工质量上再偷工减料,就简直是一动就倒的陷阱了。

   美国对一些具有文物意义、不能够随便拆除的旧的、砖墙结构的建筑,采用加固方法,增加抗震能力,比如把墙体上加上钢缆拉索,和屋顶的梁衍构成一体,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构造强度,比较有效。

   如果我们住的建筑本身不能够改变,装修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可以避免会造成危险和伤害的地方,比如:

1) 通道通畅,不要阻塞,便于地震的时候迅速撤离;目前大量使用的窗户上的金属防盗网,其实在地震中是很不利的,因为人员完全无法在电梯中断使用、楼层太高而无法迅速走下撤离的时候,利用窗户作为出口,用救生绳索撤离;因此,完全封锁型的防盗网其实很忌讳;

2) 煤气开关应该设计在比较容易能够迅速关闭的位置,地震发生的时候,如果无法撤离,首先要关闭煤气,世界上大部分地震之后,都有大规模的火灾,就是因为煤气爆裂引发的;煤气开关太隐蔽、太难接触到,也是忌讳的;

3) 天花板在地震的时候容易倒坍伤人,如果装修的时候做天花板结构,尽量简单一些,采用比较轻质的天花材料,也不要装沉重的灯饰,防止坠落伤人;采用过于沉重的天花板做室内装饰不适合;

4) 在无法立即撤离建筑的地震情况下,桌子底下是可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地方,因此,如果在地震带的住宅,在选择桌子的时候可以考虑比较坚实一点的;床则因为下面空间太狭窄,不适宜躲避用;

5) 高大的书架、博古架,室内过多的装饰品,在地震的时候都是不安全的因素,可以在设计的时候采用比较简单的设计。

 

2. 现在流行的大面积落地窗真的安全吗?

除了因为玻璃破碎伤人之外,落地窗其实倒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地震中,落地窗可以打破之后很快的到外面去,或者到阳台去,反而比安装防盗网的一般窗户更加有利撤离。

 

3. 如何在家准备一些相关物品(哪些物品),可以应急非常情况?

1) 如果是地震多发地区,好像我们洛杉矶这样的地方,基本家庭里都在院子里、阳台上,车库里存放一些瓶装矿泉水,大约隔一段时间换一次,因为震后断水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我们家里都有汽车,往往在车库里放两台车,户外再放一台车,车的后箱里也放几瓶水。一般人还会存一点饼干这类的干粮;

2) 紧急救护用的医药箱,每家都有的,在美国叫做First Aid 箱,在商店都有卖的,里面有止血贴、绷带、酒精、消炎药这类紧急治疗的用品;

3) 电筒;

4) 我们一般在院子里都存一顶野营用的帐篷,或者在院子里有一个小木屋,我自己是在院子里有个木亭子,另外还有一个塑料的储物柜子,里面放所有的上面说的物品,还有基本的工具。

 

4. 在选购家具时,是不是有一些注意事项可以避免突发事件,譬如防火、或是儿童房家具的相关注意事项等;

一般来说,除了因为煤气着火、电线着火造成的火灾之外,地震本身不造成火灾。但是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地震火灾是非常突出的,也很常见,家具和家居用品绝大部分是易燃的,要做到完全采用不易燃的家具不太现实。倒是要注意家具的整体结构结实性能,地震的时候,有些倒坍的物体砸在家具上不至于整体压扁,当然,如果整个楼都倒坍了,什么家具也抗御不住的。

 

5. 很多人装修时喜欢把原本结构的楼梯打掉重新再来,如何避免发生事故?

建筑结构是整体的,如果质量达到国家建筑抗震的标准,建筑的整体性能够抵御7级以上的地震,在地震区还有要求达到8级抗震的建筑,如果我们在装修的时候打掉原来的结构部分,比如楼梯,这样会降低建筑抗震的整体性,非常不好,建议不要这样装修。

 

  2008年5月29日,于洛杉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