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年前,我在万科开会,其中一个内容就是关于在大梅沙一带建造新总部的概念。会后他们几个负责人陪我去那里看基地,先是在“东海岸”那个住宅楼盘上看整个大梅沙的环境,之后下去步勘。对这样一个大企业的总部,我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原则,比较集中在原地貌的保护、生态建筑、可以向公众开放参观的总部内线路设计这些方面。对基地上的一些老树、旧村落建筑我是情有独钟,很希望能够融会到新的总部大楼里面去。事过之后,我就忙其他的事情去了。去年他们告诉我请了美国建筑大师斯提芬·霍尔设计了总部,生态方面做得不错。听说请了霍尔,我倒很松了口气,因为斯提芬·霍尔在美国也属于生态建筑方面的权威了。他对于生态保护的注意、采用的新科技手段,在美国也是首屈一指的。最近美国公众电视频道(
Public Broadcasting
System,简称PBS)连续好几个星期播放了一套关于生态建筑的记录片,其中有一段就是关于斯提芬·霍尔在北京为国家建设部等有关单位设计的一个高度生态的建筑项目。
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原则上来说属于纯粹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和国际主义风格一脉相承。近年来,他更加注重现代建筑的环境和生态功能,节能、生态成了他的设计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目前,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生态建筑,因此,他的尝试引起国际设计界广泛的注意,也属一个必然的结果。
霍尔生于1947年,1971年在美国的华盛顿大学建筑系毕业,1975年在纽约开设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他对于现代主义建筑虽然具有明显的倾向,但是同时也不满足现代主义建筑的过于具体、过于坦率的结构表现。他很强调寻找建筑的“难以捉摸的本质”(the
elusve essence of
architecture),他的设计因此强调空间的巧妙处理,不追求表面的宏大和突出表现,而讲究平易之中包含巧妙的形式和内容、空间处理。因此,他的作品往往看似平凡,而越深入就越感到具有丰富的设计内涵。他很喜欢柯布西埃的水泥表现手法,设计的建筑大多朴素低调。与其他新现代主义的建筑家一样,他也走理性、逻辑、功能主义的道路,是新现代主义建筑师中很具有个人特色的一位。霍尔的代表作品包括1989-l992年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设计的“斯特列多住宅”,是一个低矮的混凝土住宅,内部空间布置复杂,空间和墙面交错,完全没有装饰,非常朴素,但是却能够在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上、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上达到曲径通幽、变化多端的特点,令人惊叹。霍尔1988年设计的柏林AGB图书馆投标方案,则集中体现了他新现代主义的立场,采用简单的长方形组合,在纵横方向上使用木条的窗格,隐隐约约包含了某些日本传统建筑的构造特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将东方传统与柯布西埃的粗野主义特色结合起来,是他个人对于现代主义的新诠释的代表作。霍尔1989-1991年在日本福冈地区设计的住宅,则在新现代主义中具有某种程度的粗野主义的表现,建筑外部采用朴素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拼合,窗口的开设和入口、楼梯的设计都很强调工业化特征,在建筑界引起注意。他的建筑在建筑理论上被认为是本体论、现象学在当代建筑上的最充分反映,他认为建筑与特定的地点具有密切关系,不能够脱离地点因素来谈建筑,与建筑师的经验也具有密切关系,这样形成了一种包括地点因素、个人经验因素、建筑本身存在因素三者的密切关联,也是感情和物理因素的结合。
他自己对此观念有所阐述,认为这些因素的结合具有以下四方面的联系方式:1)场地的历史关联;2)规划性的关联;3)文学性的关联;4)场地的地理学的关联。他的这种立场,使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考虑地点因素、地点的历史因素、规划性因素、文脉因素等等相关的因素,是把现代主义原来仅仅局限于功能性因素上的观念加以扩展的重要一步。霍尔在1990年代比较引人注目的的作品包括1991-1992年在纽约市设计的
D.E.肖公司办公室,这个项目上,他使用了类似荷兰“风格派”的形式特征设计,纵横开合的缝线内使用彩色灯光照射,形成很具有“风格派”绘画形式的室内,家具设计也加以配合,整个建筑和室内好像一个三维的、立体构成的练习作品一样。他在1994年设计改造的纽约‘艺术与建筑商店门面与店面”(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也采用了类似“风格派”的方式,以大块的橱窗板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在商店开门的时候,向外以纵向或者横向方式打开,形成一系列方形、长方形或具有方形缺口的方形板,这个系列的“门”本身就具有装饰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建筑的功能内容也具有象征意义。

霍尔最近在美国堪萨斯城完成了一个新项目——尼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Kansas City
)的扩建工程。该博物馆原来有一个1933年建造的旧馆,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霍尔的设计,采用了很精致的几何形状,遵循现代主义的简单、朴素、精致的原则。因为堪萨斯地区龙卷风比较多,因此,他的新设计把主要展区设计在地下一条接近300公尺的长长的画廊里面,面积16万多平方英尺。主要展区在地下,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龙卷风破坏。扩建项目大量采用玻璃墙体,这些玻璃是很特殊的,可以抗超过每小时200公里的狂风(135英里/小时风速),可以说整个设计就是考虑到堪萨斯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点而做的,这也是霍尔设计的一贯作风。这个博物馆的建筑的地面部分可以说朴实无华,中间有一个雕塑公园,是日裔美国雕塑大师野口勇(Isamu
Noguchi)的作品展示公园。因为这个建筑是我们叫做半穴地式的形式,因此走进去之后非常安静,长长的展厅甬道,一个展区接另一个展区,和目前流行的那些展示功能不强、博物馆本身倒成了主要的展示雕塑的设计完全不一样,显示了霍尔的现代主义理念。


斯提芬·霍尔设计的万科总部仍在建造中,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开放使用。2007年12月份,我去云南丽江参加万科一个高层的会议,曾向王石、肖楠等人询问过总部建设的进度,回答是今年可以部分使用,但是全面使用可能要到明年了。霍尔在这个作品中凝聚了很多心血。他希望能够在中国目前建筑风格一片时尚风中突出另外一类注重环保、生态的新类型来。我是很期望看到这个作品的。
2008年5月8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