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赢在新媒体》连载六十三:人海战术VS精耕细作

(2007-10-09 11:40:12)
标签:

产经/公司

 

    现在各行各业包括我军在内,都在强调走“精兵之路”,对劳动密集型不感冒,对人海战术颇有微词。

  不过,我仍然坚持认为,在网络营销领域,甚至在传媒营销领域,面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天津、南京、杭州等较大的市场,适当的人海战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无论网络营销还是传媒营销,都被国家工商总局定位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人才绝对不是劳动密集型的,没有较高的素质是拿不下来的。

  前文所述的“长尾理论”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人海战术的必要性。市场太大,客户太多,没有相当规模的营销团队,根本跑不过来。缺位的后果很严重,以北京这样的公司来衡量,少跑1个客户,公司的收入可减少几十万,10个呢?100个呢?简直是天文数字!

  并且,现在的客户对服务要求很高,如果人手不够,服务品质肯定下降,客户的不满就会转化为投放量的减少。这同样可怕——不能一边辛苦地开拓,一边又轻易地丢失。想一想海尔、三星、通用汽车等等,卖一台产品,需要多少售后服务人员支持,遍布全国、全世界。

  所以,没有人海战术,就没有客户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精良的营销服务也无法保证。

  和市场可能的丰厚回报相比,人海战术的人力成本还是不高的。而且,人海战术还有利于发现、培养、储备营销人才。

  如果人海战术讲的是”面”的拓展,精耕细作说的就是“点”的挖掘。也就是说,媒体既要广种,也应厚收,提高单产,而不是广种薄收,更不是窄种薄收。把面扩大,把点放大,点面结合,胜算就大。

  怎样提高单产,尽可能让每个客户在媒体上的投放最大化?搜房的经验是加强公关、策划和服务,以情感营销、技术营销、媒体营销、活动营销、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等共同营造令人信服的广告传播效果,来赢得客户的信任,维持并追加广告投放,从小单到大单,从短单变长单,从单一项目到集团项目,从区域到全国。

  我把这种精细挖掘客户的模式称为“长相守”模式。我认为”长相守”模式更适合于房地产网络广告经营。

  在楼盘的销售周期(一般为半年到1年)内,网络广告应当是细水长流的,天天有资讯,周周有高潮,月月有续约,通过广告辅以楼盘详情、新闻、BBS、看房等,维持着楼盘对外的信息发布平台(相当于官方网站),维护并提升着楼盘在网上及现场的人气及热度,保持着楼盘在业界及网民(客户及准客户)之间的话语权……网媒与客户“长相守”于一个营销目标之下。

  “长相守”关键在于“长”,在于续约。如果十个客户在1年内与网媒月月投放,每月投20万,全年240万;每月投10万,全年120万;每月投8万,全年约100万,每月投5万,全年60万;哪怕每月投3—4万,全年也有35—50万……何况,只要感情好,服务好,效果好,每月3万可变成5万,5万可变成8万、10万……每个客户几十万、上百万,几百个客户呢?所以搜房北京2006年能做1个多亿,“长相守”模式立了大功。

  而报纸的房地产广告经营模式更像“一夜情”:在开盘、封顶、优惠等节点上猛轰一把,集中火力,几十万、上百万广告费砸向市场,饱和攻击。过后,则趋于平静,楼盘在报上露面越来越少。

  在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停下来后,网媒一般不会停,哪怕水波不兴,平平淡淡。楼盘销售信息总得有个出口,最合适的是网络。

别看“一夜情”来势汹汹,阶段性效果惊人,但一年下来算总帐,“长相守”的网媒总收入未必就比“一夜情”的报媒少。

  总结起来,我们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人海战术加上精耕细作,媒体所向披靡;而媒体与客户的“长相守”模式要优于“一夜情”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