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处盛开·聆听内心的声音
(2012-04-07 15:44:4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今生今世 |
不爱穿太多好像是许多小孩子的通病。我冬天穿得少有几个原因,一是身形笨重,二是不够美观,三是容易打瞌睡。再小点的时候更是从不打伞。细雨中漫步是一种滋味,暴雨中狂奔又是另一种滋味。当我对家人说出“寒冷有利于保持头脑清醒”这种话的时候,他们认为我疯了。
少年的偏执很难解释,生病之后想起这些“恶习”,连自己也不得不说一句活该。很深的记忆是刚生病的那年冬天,妈妈觉得我的衣服实在过于单薄,“强行”给我买了一件长及小腿的羽绒服,当她把我裹进厚厚的衣服时,那种久违的温暖着实让我幸福得快要哭了。
我们不会真的不懂得冷,也不会真的不怕痛,为什么要执拗于一些明知会带来不适的事情呢?原因很多,比如世俗的标准、他人的要求、神秘的信仰等等。终于有一天,我开始静下来聆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开始懂得顺应身体的真实感受,忽然发现,身边的世界会跟着进入一种美妙的运转。
·聆听内心的声音
你了解自己吗?你对自己诚实吗?是否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好恶,并且很清晰地知道它们并没有被世俗的评价标准所影响。是否能够不假思索地指出几个选项里哪一个是你最想要的,哪一个是你最不要的。
不要急急忙忙地怀疑或否定,你要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只有你,最了解你。
偶尔会有朋友找我聊天,对我说起她们面对的艰难选择,一份工作或另一份工作,一个交往对象或另一个交往对象,一段去或不去的旅行……每个人,包括我自己,总是处在各种选择题中。每天每天,就算是吃饭还是吃面我们都需要选择。
朋友的话说完,我很少给意见,一般会看着对方的眼睛问,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朋友的反应往往是一怔,沉思片刻,然后告诉我,是的。
有个真实的你住在你的身体里面,没有人比你更接近他。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通常说来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欲望太多,你的耳朵被欲望蒙蔽了;第二就是你太久没有和自己交谈,需要费点时间重新进入内心。
试着安静下来吧,真正的安静。先提出一个问题,问了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答案同时在你心里冒出来,这时你必须镇定,想清楚这些答案是从何而来,是抄袭他人,还是教条告诉你的,要像打破幻象那样逐个击破这些答案,最后想象你走进了一间空房间,那里什么都没有,唯有一张白纸躺在地上,捡起它,上面写着的就是你内心的真实声音。
一开始走进自己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像穿过一条长长的两边都有门的走廊,你每扇都会推开来看看。但如果养成了“找自己”的习惯,你会发现这条走廊会越来越短,两边的门会越来越少,你接近真实的自我只需要很短的过程,到最后,或许只要稍稍沉下心思,便能知道他在说什么。
小时候我十分没有主见,每次出门买衣服,妈妈问我要哪一件,我总是反问她,你说呢?每当这时妈妈就会很生气,她说你必须知道你自己要什么,必须由你自己做出选择。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就什么都不要。
现在想起来觉得妈妈的话非常睿智,有一些朴素的哲理在里面。一个人倘若真正地知道自己的感受,知道目标,那就要勇敢争取。如果不知道,被太多欲念和软弱蒙蔽,就必须学会放下这些欲念,学会抛弃。
我的星座是天秤座,据说这个座最显著的性格弱点就是有选择困难症,最易犹豫不决。但托妈妈的福,我在选择问题上向来是清晰的,尤其是重大选择上,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人不可能不了解自己,如果你感到迷失,或许只是暂时地把他丢弃在了某个角落,你的生活太繁杂,外来的声音非常多,每一个声音都会影响你和自己的对话以及做出的判断,这时候你要知道,你的生命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里只有你自己而已,你必须诚实。有本很著名的修行书叫《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提到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是的,你应当认识到,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在的反应,佛家说“见心见性”,就是指什么样的水,反照出什么样的世界。固然,我们的成长和形成会受世界的影响,但水且有使浑浊下沉清澈上升的能力,人亦同样。
如果想要了解外部世界,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做起。了解自己,就是所谓的自知,这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老子》曾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唯有内心清晰洞明,你追寻的快乐才有方向,你的一切感受才是有依据和根底的,而这种根底最终会带来平和,让你在任何时候都保有灵魂深处的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