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病人这么多年,深知献出痛苦不是容易的事情,别人只当献出爱心和耐心是难的,其实献出痛苦和私隐同样难,甚至还要难些。所以实在不必为了自己是个健康人而沾沾自喜,也不必为了某处有疾患而自惭形秽,在天空的看照下,我们都是同样地袒露着生命,或主动或被动地献出一切。
我记不清是先对一个肢体残障的乞丐进行施舍,还是先接受了一束从旁瞥来的同情眼光。很有可能它们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在我施舍这个乞丐的时候,他也在怜悯着我。这很有可能。只是当时我多半陷在施与者的自大膨胀中未有觉得,又或是在羞耻心的遮盖下一味躲闪。
最近一年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不知道”变成了“一回事”。是啦,这次我又要说,献出和接受是同一回事,不同的只是我们的角度罢了。为什么在感觉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因为角度不够持平。总是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看得过分高贵或过分卑微,枉自伤了心或忘了形,结果却是糊涂人。
不管是看自己看是看他人,过高或者过低地视角都不太好,小津先生一早指出要与拍摄对象持平,后来这条原则被荒木经惟在写真集中重申,我以为其中不止是拍摄技巧问题,更是达观的生活态度。拍摄者和被拍者,观察者和被观察的对象,它们之间是完全平等一致的关系,相互成全了对方。这和“你在天桥上看人,人在楼上看你”还略有差异,虽然都有成全的意思,但我一直觉得后面这句话里有种说不出的臭得意劲儿。得瑟啥,没瞧见诗人在纸上写你呢。
人人袒露着,莫不如是,与其吝啬扭捏,不如痛快献出,大方一点。
想通了,也就享受了。快乐痛苦莫不如是。
PS.中午吃得咸,下午来扯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