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和普通话就该互惠共生
(2011-03-03 20:41:52)
标签:
方言普通话马未都文化融合杂谈 |
分类: 文字战争 |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存废问题以及矛盾冲突在这几日的新闻版面上再度摆上台面,大有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马未都发博文说,方言已经到了该拯救的地步,必须立法强行推广方言。
有网友也自爆自料,说他会老家说普通话被数落忘祖叛典。
更早的时候,一度传言广电局规定电视剧里不允许出现方言,所有的角色必须都说普通话。
我也有这种感觉,方言似乎已经日渐式微濒临灭绝。就拿我家乡闽南地区来说,闽南语这门方言已经日渐消失,上了年纪的人掌握最全面,青年人和儿童则是十分精髓只掌握了三四分,交谈时普通话和闽南话混杂着说,那感觉有点像半生不熟的米饭,能吃,但味道古怪。
理论上,人能掌握的语言可以不只一门,一个人完全可以既熟识自己的地方方言,也通晓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的一个意图就是要让人们不受地域限制也有共通的语言能够交流,就和英语一个样,仅仅是提供一个让不同地域的人交流的工具而已。
而目前来看,这样的效果也已经基本达到了。虽然方言有点变味,普通话听着有点怪腔怪调,但至少现在全国各地的人们在交流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
这是一种趋势,在普通话的侵袭之下,各地方言体系里的很多地方必然会受到冲击,直接导致方言体系的部分瓦解,以及瓦解之后和普通话的重新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方言,就像我的家乡闽南地区。从本质上来说,这不过是语言随着时代发展的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完善罢了。而融合之后的新方言不论对外对内都能实现良好沟通,这是一个好态势。
当然,任何旧事物的转变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方言和普通话的融合也是如此,许多人对于方言的这种变化惊慌失措,似乎这种变化彻底带走了方言,彻底带走了他们生命里的某些东西似地,这种变化伤害到了他们那深重的乡土情结。
于是便出现了诸如马未都先生的人呼吁立法保护方言,他们试图保全方言的原汁原味。
但换一个角度看,语言的诞生为的就是方便人们沟通,也就是说,语言必然朝着一个更有利于更多人进行沟通的方向发展,而现在的方言正是这么发展着。这未尝不是好事,尤其对于一个地区的对外交流和良性发展来说。
方言和普通话的这种关系和生物界里的互惠共生关系很相似,二者都得以发展和保留,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文化的融合往往能诞生惊人的发展动力,比如日本,师中国,法欧美,高度包容的文化让大和民族一步步走到今日世界强族之列。一种文化如若没有包容力,就犹如一个池塘没有活源,迟早坐以待毙。
汉语和英语的混合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谁都会来上一句“OH MY GOD”,“SHIT”,“LET'S GO”,“BYE BYE”的洋文吧?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相反,每年仍旧有无数人报名参加四六级、雅思托福GRE的考试。
这是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结果。
而现在,普通话和方言,正向着这个结果前进。它们,本来就是互惠共生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风橙雾
2010.3.3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