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越来越多的女生甘愿当小三?

(2011-03-06 21:44:04)
标签:

杂谈

女大学生

被包养

小三

分类: 拍案惊奇(大学篇)

她自大一开始,便踏上了被包养的路。她和包养她的人有一个口头协议,包养期四年,四年之后包养人给她一套在她名下的房子。这个协议很物质,但她却说被包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物质上的需要,而是她喜欢他对我的包容、体谅和哥哥似的关爱,但跟爱无关。

四年之后,她如愿住进了那协议中的房子,却惴惴不安。因此,她在网上发帖子,只想让大家用各种眼光对自己的那段经历拷问或痛骂,让自己的心灵痛痛快快地被洗涤一下。

我便遂了她的愿,码下下面的文字让她的心灵“痛痛快快”地被洗涤一下吧。

首先声明,这是我在凤凰网上看到的新闻,至于真实与否,我没精力也没能力去证实。但我能肯定的是,现在,女大学生被包养的事实是存在的,只是被包养的原因和条件不一样而已。

女大学生被包养一直是一件惹眼的事情。大学生一直是被视为天之骄子,而被包养的女人让人想起的第一个关联词就是小三、妓女。从天之骄子堕落成妓女,就像高高在上的神灵跌落神坛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一样,其中的反差之大足以赚足所有人的眼球。而就像失足的神灵被人打上作恶多端十恶不赦的标牌一样,被包养的女大学生也是被打上了堕落、物质、不知廉耻的标签。

那么,她们为什么会甘心给一个年龄上足够当他们爹的老男人包养呢?——虽然这和一般的妓女不一样,妓女是把无数个夜晚给无数个男人,而包养却是把有限个夜晚卖给一个男人,然而二者在实质上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发生了物质交易,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当然是物质需求。毫无疑问,有能力包养女大学生的人都是腰缠万贯,能给女大学生带来物质需求上的极大满足。第二,自然是精神需求了。一些女大学生希望男方成熟稳重有内才有外财,而这在校园里的男性同龄人显然是少之又少,而象牙塔之外的老男人则显然满足了她们的幻想。

人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享受。在这一点上,这些被包养的女大学生和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她们和我们的区别是,追求更好生活的手段不一样。而她们的手段为社会、为道德所不齿,她们自身在享受更好生活的时候也是躲躲闪闪,语焉不详。

韩寒的新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里也塑造了一个妓女,她一无所长,除了用自己的身体讨好男人。她一样对自己的未来有小小的计划和奢想。这本书,写的就是“我”这个主人公和这个妓女在一起三天的故事,二人在这三天中的关系类似于包养与被包养。而这个妓女,在看完全书后,却让我兴不起任何鄙视她的念头。卖身为娼这个手段,或许不是她谋生甚至求取更好生活的唯一手段,但却是她能够最快得到最大好处的手段。然而,她却也在烦恼着未来当了妈妈时,该如何对她的孩子隐瞒她曾经当过妓女的那段历史。

当妓女是最优方式,如果隐去当妓女这个词,单单是“最优方式”四个字只怕会有无数人趋之若鹜吧。

回到女大学生被包养这件事儿,新闻中的她被包养结束后,住进了自己卖身换来的房里却是忐忑不安。因为她所选择的最快最优满足自己所需的手段见不得光。就和贪官污吏一样,贪污了大笔的钱财,完了大把的女人,却终日惶惶生怕哪天就被双规了,因为他们玩弄的手段也是见不得光,一旦见光,立马死。

换而言之,在选择追求更好生活的手段的时候,应该多方面考虑,也许最后确定的手段不见得是最优最快的,但却是能见得光,是最稳最安全的,那样的话,虽然获得的益处不是最大的,但至少你能够安心地享有你施展手段得来的好处。

从我个人角度上来说,我理解她们最后选择铤而走险使用见光死的“最快最优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但从社会环境来说,我觉得她们的选择很愚蠢,因为她们所争取来的好处未必能让她们长久安心享有。用数学来打个比方,以手段为自变量,以所得好处为因变量,以社会约束为定义域构造一个函数,并求解函数的极大值。显然,极大值有若干个,最大值在理论上也是存在的,但它成立的条件却是溢出了定义域,在实际条件下根本得不到解。

被包养的女生们最后的选择是基于无视定义域的基础上做出的,理论上存在,但在实际中却是脆弱得不堪一击,很容易就被“人为”舍去。

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不可理喻了。希望选择被包养当小三的女生能够越来越少,虽然我知道这不过是奢望罢了,但能少一个便是一个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