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建水(6):团山村

(2014-05-16 21:15:36)
标签:

团山村

张家花园

建水

皇恩府

红河

分类: ←云南

http://s1/mw690/001o5SuZgy6IVa1Vccg70&690

1

    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离建水县城15公里左右。当地人俗称为“张家花园”。沿东寨门进入村中,迎面就是许多古老建筑。张家花园、将军第、司马第、皇恩府、秀才府、大乘寺、张家宗祠、锁翠楼等等,这些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建筑,村中有21处,保存完整。
  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对团山村民居的评价什高,认为:“团山村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历史文化村落的整体性,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入选2006年100个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我国有6处榜上有名,云南省建水县团山历史村名列其中。这是云南省继剑川沙溪寺登街区入选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后,又一获此殊荣的建筑群落。
  

http://s10/mw690/001o5SuZgy6IV9qIbuFf9&690
2


http://s13/mw690/001o5SuZgy6IV9qOj6Y2c&690
3

    虽然看起来是一座普通的中国村庄,然而当你走近它,就会发现,这个村庄并不普通。村子坐落在一处山坡上,村里的房屋一律坐东朝西走向,青石板路在成片的古旧房屋之间蜿蜒向前。村子的脚下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河岸上,是营运了100多年的滇越铁路。上个世纪给团山村带来过繁荣的这条铁路如今已不再繁忙,但它还在。


http://s8/mw690/001o5SuZgy6IV9r8fTF47&690
4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9rg0su36&690
5

    团山村的特点,在于民居。村里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大量富有特色的清末民初建筑。八大院、四寨门、上庙、下庙、私塾、张氏祠堂等,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团山村的不同方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八大院”,包括张家花园、皇恩府、将军第、营长府等,均是深宅大院,其中张家花园占地面积达到了1万多平方米。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9rnCUm56&690
6


http://s11/mw690/001o5SuZgy6IV9rHMIG0a&690
7


    历史记载,距今600年前的明朝时期,一个名叫张福的江西商人经过团山村,见团山“山川毓秀、风俗醇美、形式耸拔、众山环拱、甲于全滇”,心中大喜,当即决定在团山定居。之后,张福在这里娶妻生子,并以“百忍家风”为训,世代相传。至今,团山村80%以上的村民都姓张。600多年来,团山村的张姓族人与村子里的原住民——彝族和睦相处,文化交融。

    明朝末年,团山村曾经显赫一方。现在的团山村,大体的轮廓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保存至今的寨门、宗祠和寺庙,就是当时村子显赫的物证。


http://s16/mw690/001o5SuZgy6IV9rN0vldf&690
8


http://s13/mw690/001o5SuZgy6IV9rTvvC3c&690
9

    20世纪初,滇越铁路开通后,原本为盐商的团山村张氏族人改了行,从事采矿业。他们经营着数十个商号,通过滇越铁路,把矿石运出去,远至上海、香港、东南亚等地,获得了巨额财富。这些商人回到团山村后,大兴土木,精心打造自己的宅院,显示富贵的身份,“八大院”就是在那个时期建成的。

http://s15/mw690/001o5SuZgy6IV9rYIKWfe&690
10


http://s5/mw690/001o5SuZgy6IV9s3dwEe4&690
11


http://s13/mw690/001o5SuZgy6IV9s8pZOfc&690
12

    古民居的建设者们,都是极为杰出的工匠。他们没有因为工程的浩大而忽略建筑的细节。走进这些古民居细看,它们均是青瓦屋面,檐角上翘,门窗都是镂空雕刻的,而且是三层镂空,技艺之精巧,令人赞叹。

    据村里的老人说,以前,只有技艺最精湛的木匠,才能镂空雕刻到第三层。木匠的工钱,则是以雕刻下来的木屑称重计算。木屑有多重,雇主就付给木匠同等重量的黄金。有一些宅院,需要10多年的时间才能建成,宅院的门窗雕刻更是需要数年的时间。

    除了精巧的门窗外,宅院的白色墙面上,还留下了大量的字、画,以及一些精美的彩绘。


http://s14/mw690/001o5SuZgy6IV9sdfPL3d&690
13


http://s15/mw690/001o5SuZgy6IV9spmO28e&690
14


http://s8/mw690/001o5SuZgy6IV9qx2MT97&690
15


http://s1/mw690/001o5SuZgy6IV9swt0I80&690
16

   

    “无论从历史、人文、建筑、美学、宗教,还是艺术的角度去审视,团山村保留的民居群落和宗祠、寺庙,都能令不同天赋、教育、地域、宗教、民族、性别、政治的人由衷地称奇叹服。”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的专家如是评价团山村的历史遗迹。

 


http://s5/mw690/001o5SuZgy6IV9BR2Bed4&690
17


http://s2/mw690/001o5SuZgy6IV9BVKmtd1&690
18


http://s9/mw690/001o5SuZgy6IV9C19cQb8&690
19


http://s8/mw690/001o5SuZgy6IV9CeiHld7&690
20 张家花园

 

    著名的张家花园是张氏后人张汉庭的私人住宅,为团山民居的主要代表,房屋建于清光绪31年,由一组一进院、一组二进院和花园祠堂组成。前院是花厅,院内铺青石板、置花台、青石水缸和花木;中院为家眷生活起居的主房,后院是长辈生活起居的正房。花园祠堂在大门左边,庭院宽敞,中间有水池,祠堂坐落在十几级台阶的高台上,庄严典雅。如今祠堂的功能已变成了小学校的教室,祠堂的敞廊是孩子们课余嬉戏的好地方,陈年的祠堂里洋溢着生气。


http://s1/mw690/001o5SuZgy6IV9CjIsw80&690
21 张家花园

 


http://s13/mw690/001o5SuZgy6IV9Co8O0fc&690
22 张家花园


http://s16/mw690/001o5SuZgy6IV9Ct1tJcf&690
23 张家花园


   在团山的古民居中,“张家花园”的建筑规模是最大的,以至于相当一段时间内,外面的人说起团山都只知道张家花园。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张家花园为建水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的平面形式,房屋建筑坐西朝东,纵向横向并列联排合成两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前院为花厅,雕梁画栋,花格窗和雕镂屏门非常精致,为接待宾客的地方;中院厦廊环绕,梁柱雕刻精巧,为家眷生活起居的主房;后院为“跑马转角楼”,是长辈生活起居的正房;大门左边是花园祠堂,庭院宽敞,中间有水池,池边梅花石勾栏望柱,雕镂精巧独到。祠堂为五开间,卷顶棚、敞廊、雕梁画栋,坐落在十几级的高台上,显得庄严典雅。


http://s5/mw690/001o5SuZgy6IV9CxId654&690
24 张家花园


http://s13/mw690/001o5SuZgy6IV9CCBIwac&690
25 张家花园


http://s8/mw690/001o5SuZgy6IV9CJKM777&690
26

    张家花园的会客厅雕刻精美的六扇屏门,为三层镂空,镂工精巧,穿漏与浮雕结合自然,有各式吉祥图样、戏文人物等,如喜鹊报春,象呈升平,鹿望金珠,双狮戏球,松鹤延年……有传言,张家人当初悬重赏寻了一位外地木匠做此六门,酬劳是:一两木屑一两银,二两木屑二两银,三两木屑一两金,木匠精雕细刻历经十余年才算完工,于是这六扇门竟成了木匠生平绝刻。


http://s15/mw690/001o5SuZgy6IV9CXNW67e&690
27


http://s1/mw690/001o5SuZgy6IV9D6hI450&690
28


http://s14/mw690/001o5SuZgy6IV9Dn4Dz7d&690
29


http://s6/mw690/001o5SuZgy6IV9DtguV65&690
30


http://s10/mw690/001o5SuZgy6IV9Dy3tna9&690
31

 

http://s12/mw690/001o5SuZgy6IV9KNpd90b&690
32


http://s3/mw690/001o5SuZgy6IV9KSbUS42&690
33


http://s5/mw690/001o5SuZgy6IV9KYdg034&690
34


http://s12/mw690/001o5SuZgy6IV9L3khl7b&690
35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9L7TJsb6&690
36  宗祠正堂内,上悬“绳其祖武”匾额,下有张氏“百忍宗派”石碑三块,记录始祖张福及各支系的名字。

 


     张氏宗祠,即家庙,位于团山中心四方街的对面。建于1783年(乾隆48),宗祠内的对联、石碑,记载了600年前张姓家族自江西迁往建水团山,子孙繁衍的历史。据说目前团山张姓约占90%以上。

    宗祠的屋檐下,有“百忍家风”对联,上联是“张氏始祖发籍江西鄱阳许义寨先辈正宗”,

    下联为“氏族兴旺迁移云南建水团山村后世立祠”。

    据历史传说,“百忍”是张姓汉族先祖的堂号,它源于唐代。

    据说张姓始祖张公义,九世同堂,家庭美满和睦。

    唐高宗路过,见此状,询问管理偌大家庭的办法。

    张公写下一百个“忍”字呈上,高宗阅毕大加赞赏。

    从此,张姓便以“百忍”作为家风,传世后人: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http://s6/mw690/001o5SuZgy6IV9LcECNb5&690
37

 张氏宗祠作为祭祖的处所,在团山张姓后人心中占有主要地位。

清、民国时期,每逢祭祖仪式,外地的张姓都要赶回团山参加,饮水思源,缅怀先祖的恩德。

但现在,张氏宗祠的功能渐渐淡薄,但在团山人心中,这里依旧是他们神圣的精神殿堂。

现在,每天仍旧有团山的老人蹲在宗祠门口守候,他们看着门前熙熙攘攘的四方街,视乎在追忆祖先的业绩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http://s3/mw690/001o5SuZgy6IV9LkoDg52&690
38

 

祠堂正厅门口的立柱上是鎏金的“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体现了团山人深谙的人生哲理。


http://s12/mw690/001o5SuZgy6IV9LqRVV1b&690
39


http://s10/mw690/001o5SuZgy6IV9LvJ4ld9&690
40


http://s11/mw690/001o5SuZgy6IV9LBpRE4a&690
41


http://s8/mw690/001o5SuZgy6IV9LG77Fb7&690
42


http://s9/mw690/001o5SuZgy6IV9LMYRi68&690
43


http://s8/mw690/001o5SuZgy6IV9LRZmnc7&690
44


http://s2/mw690/001o5SuZgy6IV9LWYbT11&690
45


http://s11/mw690/001o5SuZgy6IV9M1XESea&690
46 皇恩府

 

    “皇恩府”内最有特色的木雕,是前庭屋檐上的一组人物雕刻“八仙过海”,这也是“皇恩府”与众不同的地方。奇怪的是“皇恩府”的这组“八仙过海”木雕比我们一贯所说的“八仙”多了一仙,变成了“九仙”。看我极为不解的眼神,张老师说,那多出来的一仙是“八仙”的师傅,所以成了“九仙”。

   
http://s16/mw690/001o5SuZgy6IV9UNqd9af&690
47  皇恩府

    皇恩府,是团山村的“八大院”之一,是团山古民居中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个宅院,也是团山村众多古民居中最高级别建筑。皇恩府现在的主人叫张立永,他是建水一中的退休教师、皇恩府建造者张树元的第五代孙。

    张立永老人介绍,皇恩府始建于1900年,土木结构,整个院子有40多间房屋,全部建筑面积有2000平方米左右,是“二进院”建筑形式的典型代表。皇恩府有7道门可以进出,是“八大院”中门最多的。

    从大门进入皇恩府,经过一个占地200平方米左右的花园,进入用于接待客人的前院。前院的建筑结构为“三坊一照壁”,青瓦房。前院有“左青龙、右白虎”的绘画,表示皇恩府是一个风水宝地。这里还设有“墨池”,显示着主人的文化素养。

    经前院进入后院,后院是“四合五天井”的格局,房屋建有楼层,建筑面积比前院大一些。

    细看,前院和后院的门窗上都有精巧的雕刻,内容包括西游记、水浒、三国的故事,以及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张立永老人介绍,其中“八仙拱寿”的木雕,为团山村所独有,这些木雕,都贴着金箔。房屋的照壁和其他白色的面墙上,绘着大量不同内容的绘画。

    张立永说,这个院子之所以叫“皇恩府”,是因为建造者张树元的母亲在丈夫早亡后,矢志守节,遵循张家“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的祖训,依靠自己的勤劳,把孩子抚养成人,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后来,张母被清朝“例封安人,立坊入祠,旌表其门”。“皇恩旌表”匾额置于大门正上方,所以得名“皇恩府”。


http://s9/mw690/001o5SuZgy6IV9V88MU68&690
48  皇恩府


http://s10/mw690/001o5SuZgy6IV9Vma5X99&690
49  皇恩府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9VqXlA06&690
50  皇恩府


http://s10/mw690/001o5SuZgy6IV9VvpuV99&690
51 皇恩府


http://s11/mw690/001o5SuZgy6IV9VzV467a&690
52 皇恩府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9VED6m96&690
53  皇恩府

 
http://s2/mw690/001o5SuZgy6IV9VJ8SRb1&690
54  皇恩府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9VNNOe16&690
55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9VSjTob6&690
56


http://s10/mw690/001o5SuZgy6IV9VWQtjc9&690
57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9W1GHcd6&690
58

    问过张老师后得知,画像上着清朝官服的人就是“皇恩府”的始主、张立勇的曾祖父张桂锦。据张老师介绍,他曾祖父的画像是请香港画师画的,从他曾祖父所着的官服来看,为四品官员。我想知道四品官是个什么官,可张老师说那是个虚职。当年满清政府建北洋水师,要买洋枪洋炮,钱不够,怎么办?只有从民间筹集,你出的多、出到多少,就给你个几品官衔,所以,由于他的曾祖父出了钱、而且出得不少,因此就获得了“皇恩旌表”,获得了四品官衔。画像比例为93×67cm,画像上的张家老祖脸盘棱角分明,眼睛炯炯有神,坐姿端正,秀气中透出威武。画师的技法也不

错,线条娴熟而柔和,着色自然,人物栩栩如生。虽已过了百年,但画像仍然很清晰,似乎与当年相差不了多少。


http://s9/mw690/001o5SuZgy6IV9W6nc4d8&690
59


http://s11/mw690/001o5SuZgy6IV9Wb5Kqba&690
60


http://s2/mw690/001o5SuZgy6IV9WfU1r81&690
61 皇恩府大门



http://s2/mw690/001o5SuZgy6IVa1LAiJb1&690
62


http://s3/mw690/001o5SuZgy6IVa1Qzome2&690
63  张氏宗祠大门

http://s6/mw690/001o5SuZgy6IVa1ZNcN05&690
64


http://s14/mw690/001o5SuZgy6IVa24qjH2d&690
65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a291Aia6&690
66


http://s3/mw690/001o5SuZgy6IVa2dQUa22&690
67  左边这位裹小脚的老奶奶已是在村中惟一活着的裹小脚的老奶奶了


http://s2/mw690/001o5SuZgy6IVa2nK5r71&690
68

    毛金书,是“司马第”的第四代传人,也是团山“毛氏家族”的族长。毛金书的老祖毛福有官至明代“司马”(武官、相当于部级),因驻军西部,在昆明设有司令部,故昆明便有了个“司马巷”(今云南省委党校一带),那么为何会将别墅建在建水团山呢?据毛说,他老祖有个结拜兄弟在团山,所以就在团山建了别墅。由于地位的显赫,他家门窗上的明代浮雕当时都是用马从香港驮来,厅堂和厢房窗子上的紫色玻璃也是从德国进口。


http://s6/mw690/001o5SuZgy6IVa2v46pc5&690
69


http://s16/mw690/001o5SuZgy6IVa2Bx8z8f&690
70


http://s12/mw690/001o5SuZgy6IVa2GGdZdb&690
71


http://s8/mw690/001o5SuZgy6IVa2NSoD67&690
72


http://s6/mw690/001o5SuZgy6IVa2SVfv15&690
73


http://s11/mw690/001o5SuZgy6IVa2XLC23a&690
74


http://s11/mw690/001o5SuZgy6IVa32MTU6a&690
75

   “秀才府”占地甚广,分为东、西两园和正厅三个部分。据说东园为张家二秀才居住,西园为张家大秀才居住,而今东园主人的后代又在村中建了新房,故而上了锁,人去楼空。


http://s1/mw690/001o5SuZgy6IVa39n6Uf0&690
76


http://s7/mw690/001o5SuZgy6IVa3f5k2a6&690
77

    穿过月宫门,我进了“秀才府”的西园,正对天井的二楼廊檐下,天花板上的画屏深深地吸引了我。走近细看,屏中所画动物、花草、山水等,线条流畅,色调艳而不俗。


http://s4/mw690/001o5SuZgy6IVa3lPFx63&690
78

一位老者,他衣着朴素,面目俊秀,正在整理桌上的东西,见来了客人,他热情地招呼我进去。经攀谈,我得知老者就是西园主人的后代、72岁的张继旺。在廊檐的横柱上,我看到了一些文字,诸如“热肠、冷眼、傲骨、平心”;“办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在月当头”等。这些文字都不难理解,前一句道出了主人的为人处事原则:待人要有热心肠;看问题要冷静;做人要有骨气;不论碰到什么事都要能够平心静气地去处理。后一句呢,则道出了主人在为生计奔波劳碌的同时,那种超然脱俗的闲情逸致。楼下厅堂的主公牌位也匹配了相应的文字:“祭如在明德惟馨,严若思孝孙有庆”。

    张老先生解释说,老祖宗是让他们这些后人在祭祖时不要忘记做人处事要以明德为重,如果记住了而能够谨遵奉行,就是儿孙们的福气了。
  
张老先生的爷爷叫张桂金,是个进士,当年他爷爷曾把名号为“天吉昌”的商铺开到香港,只是后来被管商铺的先生所骗,卷走了商铺的钱,所以爷爷也因此一病不起,直至去世。秀才是他的二爷,他父亲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就辞世了,他弟弟也是遗腹子。据他说,“秀才府”的老祖宗张福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张山、一个叫张海,后来张海举家迁往大理,两兄弟将一个盘子分开,一人拿一半,可惜的是“土改”清家时,清家的人见屋里有个红布包着的东西,还以为是个什么宝贝,打开一看见是个破盘子,便气恼地将他们家兄弟约定相聚的这件信物给摔碎了。所以时至今日,他们与迁到大理的张海及他的后人也没联系上。
  由于张老先生的父亲去世早,所以生活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他母亲的身上。因田地少,又要带好他们五兄
妹,为生计所迫,母亲只好把家里的一些老古董拿到马坊街子上去卖,即便这样,日子还是过得紧紧巴巴,他们几兄妹的衣服常常是大的穿了小的穿,可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生活虽苦,却能够磨练人,他们几兄妹懂事很早,为帮母亲分忧,他的两个哥哥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昆明他三娘开的“余兴和”药店做帮工。他清晰地记得,临解放的时候,哥哥寄回来的金元券早上还能买一斗米,下午就只能买一升米,足见生活的艰辛程度。解放后大哥先在银行工作,后来到个旧贸易公司当会计。

    学医的二哥则到路南一医院当了一名医生。他呢在建水建民中学读了两年书后参加了革命,在党领导的游击队打过游击、在区政府抓过教育、参加过减租退押、清匪反霸等一系列社会革命。最后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因与自己教的学生、他的老伴谈恋爱还挨了冤枉,曾被打为“坏分子”。他的生活既充满了艰辛,又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很乐观,他的六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人,而且都生活得很好。他现在与老伴王玲芬单独过,我问他老伴嫁过来前知不知道他家有这么大幢房子,他老伴说不知道。她从岔科村子里嫁过来时,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是用他家里祖传下来的一

些老家具,不过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她心里是甜的,因为她带大了他们的六个孩子。她说她老婆婆对她很严厉,不过她感谢老婆婆,是老婆婆的勤俭持家影响了她,使她学会了怎样来操持家务。也许是爱劳动的原因,她老婆婆去世时已是92岁的高寿。

    


http://s13/mw690/001o5SuZgy6IVa3qLta2c&690
79

 

    团山民居各户人家的宅院筑得紧凑舒适,尤以梁棹窗棂间的精细木雕著称。木雕中的人物形象、动物姿态、植物纹样、几何图形,都根据各种形体采取不同的雕凿方法,穿漏与浮雕相结合,面面俱到,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那份气派,埋藏着主人家发财之后对"儒雅"的崇尚。

    除木雕、砖雕、石雕外,彩绘书画也是装饰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楹联遍布庭院板壁,其中一座楼的天花板上,就集中了100多幅彩绘书画,足以显示主人家书香世第的文化气息。

    这些诗词楹联大多是劝善说教之文:"大启万年新世界,恪遵百忍旧家声","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字里行间,蕴藏着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钟鸣鼎食的家族并不期望子孙碌碌无为地寄生。几百年来,张家16世一直以"百忍"作为家训,家风良好,子孙中好学上进的人很多。整个家族还以宽阔的胸襟造福于当地,捐资铺设村街路面,营造寨门,修缮庙宇,开凿大井解决饮源,以及建设"民安桥"等。

    团山村现保存完好的汉族传统民居和古建筑有21座,它们都已经被编了门牌号,成为无数户人家共同拥有的家园。

 
http://s4/mw690/001o5SuZgy6IVa3vv5p03&690
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