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民工农民工城市学生广州 |
分类: 时政述评 |
2007年4月26日
新闻链接:(广州日报 4月12日讯)在广州市第六届羊城“小市长”竞选征文中,不少中小学生认为要限制外来人口流入广州,甚至认为要定期遣返部分外来人口。“小主人翁”的排外意识引起了当地媒体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在广州市第六届羊城“小市长”竞选征文中,有越秀区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征文中写到,要控制外来人口数量,定期遣返一部分闲杂外来人口,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还有天河区的一名小学生认为,外来人口总体素质较差,难免不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若被五湖四海的朋友看到了势必会对广州留下极坏的印象,所以“在特定的时间如亚运会期间及前后两个月采取限制出入或限时出入本市中心是最佳方式”。
本来,民工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今在小学生的征文言论中竟以“遣返”和“限制”等歧视眼光概括,甚至被他们认为“外来人口总体素质较差,难免不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若被五湖四海的朋友看到了势必会对广州留下极坏的印象”。云云。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仅仅能以小学生的“天真”来予以简单回复吗?
其实,诸如上述小学生的言论,也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在广大小学生的背后,无一不是家庭教育、学校引导和社会熏陶等的折射。广州小学生的“民工言论”,当引起家长和老师等的深刻思考。
不可否认,“一些学生家长,自身就缺乏平等观念,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很多家长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农民工和外地人的,这种观念难免流露于日常言行,浸透于子女教育。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跟民工子弟一起玩儿,有的家长一说起外地人就摇头撇嘴,有的家长经常对卖菜的、摆摊的、上门通下水道的怒目相向。孩子们耳濡目染,怎么可能不歧视农民工、排斥外地人? ”
一个城市若缺少了民工能行吗?不行!那么,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笔者曾经在一个大型国有船舶公司上班,公司就拥有近千名的外来工。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他们干的是有关船舶的油漆、电焊,以及放射性、有毒气体的搬运、检测等工作。这些工作,在公司里是属于最艰苦和最危险的工作了,公司固有的正式职工是不愿意干的——哪怕工资很高。
除此之外,可以说,几乎城市里最辛苦、最繁重,被他人认为是最“低下”的所有工作,都是民工在参与的。如建筑工地的工人、街头清洁工,还有事故频发的煤矿等,哪个能缺少农民工呢?民工不干了,你城市人又能顶替吗?你敢顶替吗?......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民工,广大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并将一直做出自己独有的贡献。这是无法回避也不容抹煞的!
“尽管只是广州市少数“小主人翁”在征文中流露出的歧视观念,但这种苗头还是值得我们深思。平等相处而不歧视,和睦共处而不排外,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不能让歧视的“种子”代代相传,否则,哪怕经济再发达、物质再丰富,我们也会在精神上陷入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