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健康生活 |
那天同学圈里有人贴出一文章:大家评价一下。
我说你是吃饱了撑的。
干嘛这么说我?
这是三十多年前出版的一本书,如果内容真有价值,不会到了今天还处于小道消息的待遇。
语罢,众人点赞。
这就是要说的第三点
鉴别术之三:时间是检验真假的标准。
古代,人类的交流受交通的限制,都憋出了愚公移山了。某地方某个人有某个重大发明,您比如说一个国家级名老中医级别的人,住得还特偏僻,爱给人治病,老婆孩子全治死了,一村的乡亲也治死得差不多了,终于练出一招鲜,据他自己认为能治疗埃博拉那类的烈性传染病。造福社会与后人吧,翻山越岭奔大镇名城,走半道让狼吃了。
不要说古代了,二百多年前,美国,一位选民非常愤怒地给本州议会写信:我家附近有五条河,没有一座桥。
住得太偏僻不能怪政府,繁华地区怎么样?华盛顿建海军,造六艘军舰,其中一艘在巴尔的摩建造,派将领前去监督,那哥们上马出了费城,走到半道,下马,抽烟,歇着。
磨蹭什么呀你?
前面一条河,没有桥,等人凑齐了,两岸之间栓好一根绳子,大家拉绳子过河。这就是建国后美国最好的路况。
今天怎么样?开车出费城,到那儿也得停下来,缴费。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科学理论和发现通过科学刊物,通过广播电视,很快就众所周知。等有了网络,放个屁的功夫全世界就知道了。
前两天有一个话题:多喝水对感冒不仅无益而且可能有害。话题一出,不少人很亢奋。你们亢奋什么呀?那是十年前的一篇综述,当年在实验室里混的时候,如果在周会上拿出这么一篇综述来,肯定让老板骂死:脑子进水了。
信息时代,文献检索非常迅速,如果很有意义的话,是不会沉寂十年或者发表了十年之后一点动静都没有。科研文献浩如烟海,并非每一篇都有意义,甚至绝大部分意义不大,是科研人员为了生存绞尽脑汁搞出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经不起时间考验,起码几年后没有什么意义。
就说多喝水对感冒那篇综述,写文章的其实很慎重,只说不能证明有益,也许有害。当时加上几年后的媒体给改成多喝水对感冒无意而且有害,除了媒体,科学界就没什么动静。这种东西的外号叫什么:博眼球。
现代医学尚且如此,传统医学就更不要说了,仅时间一条就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健康和医学方面的谣言。
谣言层出不穷,用不着一一驳斥,让时间去清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