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易学大忌浮躁
(薛邓林)
自前段日子整理注解发表了一些文章,不断有人问及:奇门中这些时令、节气、局数、河洛、纳甲、遁甲等知识,有什么用处?尝见一些人就用天地人神四盘之表演象,亦能占验准确,这些深层的东西,有何意义研究?
此乃今日浮躁近利之学风流弊使然也!亦今日经济社会之大流使然也!今日社会,有人认为,人生在世不就是做生意赚钱谋生,只要小学毕业能算账就行了,没有必要读高中上大学,甚至研究生、硕博等,且不见得学历高知识多的人赚钱就多,甚至“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握杀猪刀的”,对于这类人,个人建议不要学易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精力用在其他经营谋利项目上面。
有些人学习半载即自诩大师,有的人研究半生仍自认为学生。易学术数乃无数古人先贤智慧之结晶,岂非学者三年五载所能尽览之,每种术数都有极深的内涵,在今日社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术数的蓬勃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好事,但是近利的本质也导致了今日研究的表面化,简单化,大家研究一门术数,很少是先从其机理入手,而是首先看重其易操作性和上手程度,及简单实用性,都希望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取得最大的收获。但是我们研究的是易学术数,这个不是快餐文化,而是古人先贤千百年总结锤炼的智慧结晶,就奇门来说,今天大家眼中所见,平日所用的都停留在天地人神地盘的象理上,但这个是否就是奇门的完整体系?大家多看看一些奇门的古籍,看看用你所理解的奇门能否将这些古籍中的一些东西通融?况且奇门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不载于书的,大家所学所用的奇门,其立式机理是否都弄清吃透,研究术数如果连机理都未能通透,那么只是巫术小技,不能称之为学术学问。
此以奇门为例,任何术数都是一样的,如果真是研究学问,首先要端正心态,不要时时刻刻把准、验两字挂在首位,这样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正确的研习方法是先从机理入手,在未探明其机理之前不要去涉及任何占断技巧方面的东西,等到研究深入,能够对其机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时候,则技巧自然能够水到渠成,并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运用心得。
古人做学问和今人不同,古人甚重穷理,故书虽言用,但其机理学者子能穷研;而今人较重于用,学者阅古人之书,不去推敲探究言外之意,则必然浅显,停于皮毛,甚至研习多年,占断准验者亦不知其理,在百花齐放之中不能寻根探源,辨别其同异,此为治学之慎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