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穆草堂
老穆草堂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44
  • 关注人气:5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沽文坛社

(2014-05-29 17:00:01)
标签:

文化

西沽

文坛社

穆森

民俗

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刊于《今晚经济周报》(20081230日)。署本名.

                  西沽文坛社        

                                 文/穆森

            西沽文坛社 

    天津是座市民性很强、生活味很浓的城市,民俗在这座城市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沽文化作为天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俗除了体现在共性上外,还拥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

   

    所谓文坛社,并不是文人诗会,而是一种发源于民间的“半医半仙”组织,传播很广,影响很大。在西沽,文坛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后期。

  

    到了清末民初,西沽比较著名的文坛社有两个:一个叫做慎修文坛社,位于公司前与金家胡同一带,已拆除;另一个叫做显立文坛社,位于公所街38号,现保存比较完整。“显立文坛社”匾额的首尾,分别有“民国丙子年菊月”和“众弟子募修”字样。民国丙子为1936年,这应该是显立文坛社最后修缮的时间。

  

    从事文坛社活动之人,多是中老年妇女或者社会闲散人员,活动时在屋内设乩,分正乩手和副乩手。病人看病陈述病情后,正、副乩手念念有词,似有神灵附体,在沙盘中划出药方,然后正乩手高声朗读,一旁有专人记载,最后药方交予病者。病者若是痊愈,可到文坛社还愿,多以出资修缮房舍或献匾方式表示感谢。

  

    除了文坛社,西沽还有很多民间宗教形式的社团组织,其活动极其接近一般的民俗,如三圣佛堂、众善堂等。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沽的民俗与民俗故事,总以其特有的方式吸引着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