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传统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01-25 18:05:10)
标签: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传统艺术

天津艺术史学

穆森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本文将载入《天津市艺术史学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

             民间传统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穆森
    民间传统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十年来,大量民间传统艺术纷纷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践证明,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了自己的尊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因为有了民间传统艺术而获得了尊重。故而,如何看待这二者的关系,理应成为艺术研究和非遗保护者共同的话题和课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

 

2003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履行缔约国义务,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有关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于2005326日正式下发。

同年7月,谢辰生、郑孝燮、宿白、吴良镛、徐苹芳、傅熹年等11位专家学者的联名上书中央,呼吁设立“文化遗产日”。同年122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出台,确立了“文化遗产日”制度,同时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和定义: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0116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实施。截止至今,我国已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计1219项。各省、市、县人民政府也建立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间传统艺术步入非遗时代

 

纵观我国各级非遗名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民间传统艺术皆已占据绝对优势。我国第一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昆曲,我国各级非遗名录中的十大分类中,涉及民间传统艺术的就有七类之多,分别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

毋庸置疑,在非遗制度的支持下,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已完成了一次普查,尤其是抢救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项目。但是,艺术与非遗,虽然都是以传承与发展为核心,但二者毕竟不能划等号。除了少数确实已失传或濒临失传的艺术项目外,大多数进入非遗名录的民间传统艺术还是应保持自身的独立地位。真正的非遗保护,既要做好对传统的抢救继承,又有考虑尊重艺术发展规律。因为,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传承的核心是活态保护,绝不是所谓活化石,标本化。

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要找出造成民间传统艺术生存困境的根源。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民间传统艺术的生存土壤是活跃的民间社会。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化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民间社会逐渐失去了以往的经济地位。加之,在“文化产业化”的错误导向下,越来越多的新娱乐形式的冲击,很多民间传统艺术实质上已经解体,甚至呈现出为求生存而走向低俗化和悲情化的趋向。

基于此,将民间传统艺术列入非遗名录的目的,应是引起社会重视,汇集更多资源,为艺术很好的传承发展服务,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要做的是,全面修复民间社会,纠正文化产业化等错误导向对文化艺术的破坏,通过教育普及非遗,把民间传统艺术等非遗项目纳入文化惠民范畴,为民间传统艺术建立一个固定的传播发展的平台,以满足社会不同阶层和年龄层的文化娱乐需求。

     

     艺术研究与非遗保护

 

艺术发展也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罢,都不仅仅是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需要全社会,尤其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的参与。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刚刚起步,尚未建立起专业的非遗学科和队伍。历史、社会、艺术、民俗和文物等方面的专家,也仅仅是在审评阶段参与意见,缺乏必要的田野调查基础和科学的代表性。

艺术研究者不能,也无法回避民间传统艺术已进入非遗时代的事实,所以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保护全过程中去。简单的说,可以归纳成四个步骤,即做调查、立档案、助申报、谋规划。利用国家对非遗的支持,对散落在民间社会的各种艺术门类进行普查、调查,完成艺术档案和历史的整理,帮助符合非遗条件的艺术门类和传承人进行申报,协助政府主管部门为民间传统艺术类非遗项目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为国家非遗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遗产属于全民,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应惠及全民。对于民间传统艺术类的非遗项目来说,只有回归到艺术本质,才能更好的服务全民。对于艺术研究者来说,只有更加关注非遗保护,参与非遗保护,才能切实的为艺术发展服务,惠及更多资源为研究提供支持。所以,艺术研究与非遗保护,合则双赢,散则俱伤。责任在肩,何去何从?不容忽视,不容懈怠!

 

                                            2014117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