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座城 一群人——穆森与他的志愿者团队

(2014-01-18 22:00:20)
标签:

文化

文物保护

穆森

杨以德旧居

五大道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一座城  一群人

 

                               ——穆森与他的志愿者团队

                     一座城 <wbr>一群人——穆森与他的志愿者团队     

                          

《天津日报·乐游》 /戴云岭 

  

    有这样一座城,它历经六百年岁月蹉跎,又饱受九国外攘之攫,历史的沉淀,让这座畿辅首邑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与悲伤,却也留下了最为宝贵的历史痕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曾相识,但因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熟知,他们不遗余力的奔走于胡同巷里,手中的笔和相机,是他们最有力的武器,却又是唯一的希望。

 

一座城养育了几代人,一群人守护着这座城的灵魂。

 

老穆和老建筑

 

 这群人有一个略显绕口的名字——天津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在天津老城里,在五大道上,在劝业场旁,关于他们的故事,有着太多的版本。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变了人,变了物,不变的是这群人的执着信念。

 

 老穆,是这支志愿者团队的创建人和召集人,只有跟他交流过,透过他的阅历和生活才能感受到他的“成熟”。十多年来,除了写一些影视戏剧评论,穆森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城市建筑遗产保护上,学习法律、研读历史、采景写证、四地奔波,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书生,将本不该属于他的重任扛于肩上,这份责任,推动着他一直向前,不断探索。他所做的这一切,没有金钱,没有利益,却守住了城市的魂,历史的根。

 

 2004年是天津建卫600周年,当社会各界都在为此大书特书之时,我们却发现老城已经沦为鼓楼商业街,几倍于平遥的天津卫面目全非,这里看似生意兴隆,实则名存实亡。面对如此惨痛的损失,冯骥才等本土知识分子曾大声疾呼,并发动了一场全民保护老城的抢救活动。作为一介书生,穆森意识到城市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一场关于保护城市老建筑的战争,由此拉开大幕。

 

保护杨青天故居

 

 相信每位朋友都知道城市历史建筑是应该受到保护的,但当各方面的因素夹在一起时,这些老建筑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变得弱不禁风。穆森的团队起初只有十余人,诺大的天津城,在上百成千座亟待保护的老建筑面前,他们的力量显得那么渺小。

 

穆森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建国道进行老片区改造期间,包括杨以德故居、圣心堂旧址、王松午旧居等大量不可移动文物曾受到威胁,知道杨以德的人不多,他是《杨三姐告状》中杨青天的原型,为杨三姐申冤雪恨枪毙高占英的不是别人,就是这个时任直隶警察厅厅长兼天津警察局局长的杨以德。为了保住这座建筑,穆森和他的团队组成了“拍记队”,一方面走访杨以德故居周边的老居民,收集历史资料,一方面用相机记录下改造进度,取景留证。在与相关部门反应情况的过程中,穆森最多一天要走访6个部门,但遇到的多是“踢皮球”式的回答。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大家的呼声借助网络和媒体的力量影响到了政府决策,杨以德旧居虽然彻底消失了,但周边的圣心堂、刘髯公旧居终于被保护了下来。如今已成为天津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默默地记录着劫后余生的历史。

 

20051222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也让穆森和他的团队看到了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希望,就在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他们成立了支“拍记队”。

 

从默默无闻到誉满国内

 

 一些保护成功的案例,振奋了整个团队,接下来的几年中,穆森和团队的另一位核心队员张强开始考虑筹备更大规模的保护行动。在2007年,作为贯穿日法英租借核心地带的河北路要进行拓宽改造,很多老建筑的外墙上已经画上了大大的拆字,“老建筑保护团队”得知此事后立即行动起来。据穆森回忆,虽然我们之前成功保护了不少建筑,但仅限于单体建筑,而这次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整体建筑群,这对于整个团队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历时几个月的时间里,“老建筑保护团队”分成多个小组,深入社区采访居民,并撰写了7份报告,在各大媒体上进行大量的宣传与呼吁。这一次,穆森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声音引起市委市政府的关注,河北路上的那些老房子又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2008年,北京迎来了奥运盛事,“志愿者”一词也被赋予更多的含义,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队伍中,穆森将“老建筑保护团队”再次更名为“天津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也是在这一年,这支团队获得了“第一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贡献奖”,而穆森也凭借其对天津历史建筑保护的卓越贡献,于次年荣获“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奖”。连续两年,一个团体奖,一个个人奖,这或许就是对这群人最好的褒奖。

 

二十年间,天津有愈400处历史建筑被毁,占全市古建筑总量近三分之一。一位叫“笑面猫”的志愿者曾这样说:“我们拦不下推土机,但我们可以记录下推土机前进的速度。”这群人是伟大的,他们用有限的时间换取历史的存留;这群人是渺小的,他们用弱小的身躯抵抗无情的铁铲。然而,当我们今天游历在五大道上回味历史的时候,又有谁会想起这样一群人?

           

           天津日报·乐游》2013年总第1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