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 一群人——穆森与他的志愿者团队

标签:
文化文物保护穆森杨以德旧居五大道 |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
《天津日报·乐游》
文/戴云岭
一座城养育了几代人,一群人守护着这座城的灵魂。
老穆和老建筑
保护杨青天故居
穆森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建国道进行老片区改造期间,包括杨以德故居、圣心堂旧址、王松午旧居等大量不可移动文物曾受到威胁,知道杨以德的人不多,他是《杨三姐告状》中杨青天的原型,为杨三姐申冤雪恨枪毙高占英的不是别人,就是这个时任直隶警察厅厅长兼天津警察局局长的杨以德。为了保住这座建筑,穆森和他的团队组成了“拍记队”,一方面走访杨以德故居周边的老居民,收集历史资料,一方面用相机记录下改造进度,取景留证。在与相关部门反应情况的过程中,穆森最多一天要走访6个部门,但遇到的多是“踢皮球”式的回答。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大家的呼声借助网络和媒体的力量影响到了政府决策,杨以德旧居虽然彻底消失了,但周边的圣心堂、刘髯公旧居终于被保护了下来。如今已成为天津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默默地记录着劫后余生的历史。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也让穆森和他的团队看到了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希望,就在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他们成立了支“拍记队”。
从默默无闻到誉满国内
在历时几个月的时间里,“老建筑保护团队”分成多个小组,深入社区采访居民,并撰写了7份报告,在各大媒体上进行大量的宣传与呼吁。这一次,穆森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声音引起市委市政府的关注,河北路上的那些老房子又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2008年,北京迎来了奥运盛事,“志愿者”一词也被赋予更多的含义,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队伍中,穆森将“老建筑保护团队”再次更名为“天津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也是在这一年,这支团队获得了“第一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贡献奖”,而穆森也凭借其对天津历史建筑保护的卓越贡献,于次年荣获“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奖”。连续两年,一个团体奖,一个个人奖,这或许就是对这群人最好的褒奖。
二十年间,天津有愈400处历史建筑被毁,占全市古建筑总量近三分之一。一位叫“笑面猫”的志愿者曾这样说:“我们拦不下推土机,但我们可以记录下推土机前进的速度。”这群人是伟大的,他们用有限的时间换取历史的存留;这群人是渺小的,他们用弱小的身躯抵抗无情的铁铲。然而,当我们今天游历在五大道上回味历史的时候,又有谁会想起这样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