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沽盐店街

(2013-02-20 15:17:39)
标签:

文化

天津

西沽

盐店街

穆森

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刊于《今晚经济周报》(2009113日)。署本名。

                                       西沽盐店街 
                                                         穆森

            西沽盐店街

 

清朝中期,西沽已完成由村变镇的过程,其生活范围基本上是以沿河三官庙向现西沽公园东南侧发展,居住区域呈半圆形紧贴运河。此时的西沽,水患得到了治理,大量深险的水坑也逐一填平,故而得到了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乾隆年间,在现桥北大街靠近老红桥方向,建起了一座龙王庙。西沽的世俗生活范围开始扩散到距离运河较远的纵深处。几乎与此同时,一条在西沽历史上具有指标性意义的道路——盐店街形成,见证了西沽工商业的发展。

据《红桥区地名志》记载,盐店街长160米,宽2米至4米,1790年前后建成,因内有盐店,故名。这条街道的形成,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开拓,西沽又一次建房造舍运动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盐店街几乎可以贯穿公所、药王庙、龙王庙等新西沽的代表性场所。在此基础上,形成三个较大的商业及社交区域,即小十字街、公所街与小道子交壤处、龙王庙一带。

沿河走向衰落,盐店街一带开始繁荣,这也意味着西沽从以河为生的码头经济,开始向积极靠拢老城的商业服务性经济转变,这一转变的完成,大概在民国初年。

清末民初的1911年,华昌洋火公司在西沽成立,大量西沽人,走入了工厂。随之衍生了一个新地名,即公司前,其位置与盐店街平行。此后,盐店街成为当时商人首选的居住地,裕兴银行掌柜、真记土膏店东家及大商人孙家、孟家等,纷纷在盐店街落户,使这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人一条街。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大红桥建成,西沽与老城的距离再次被拉近,它已不是一般村镇,俨然成为天津老城的一座没有城墙的卫星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