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公远行……

标签:
文化罗哲文病逝文物保护世界遗产 |
分类: 文保动态(聚焦热点事) |
被业内尊称为“罗公”的我国古建筑学界泰斗级人物罗哲文先生于2012年5月14日晚11时40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罗公走得太突然了,虽然从去年底,就听说他的身体不大好了,但谁也没想到会走得如此匆匆。15日清晨7时,谢老(谢辰生先生)来电说:“罗公走了……”放下电话,耳边不断回荡着谢老低沉的声音。往事历历在目。斯人已逝,斯情难逝。
长期交往中,罗公所给予我的不仅是支持,更多的是温暖。在接过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顾问的聘书时,他曾对我说:“我能为你们做点什么呢?”这些年,无论是第一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天津论坛上通过的《天津宣言》,还是关于保护五大道紧急呼吁书,上面都有罗公的名字。他没有点一点架子,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第一次给他打电话,他没接,我以为是老人不接陌生电话。未曾想,过了一会儿,他主动给我回了过来:“你是哪位呀?刚才我没听见铃声。”他虽然没有架子,但骨子里又很倔强。耄耋之年,坚持骑自行车,外出考察从不用人搀扶。你要扶,他就跑。有一次,我看到他背着包,推着自行车回家。我刚要上前,他“嗖”地一下就骗腿上车跑了。
2009年文化遗产日期间,他接受《新京报》专访时公开向全国推介:“我们都是志愿者。天津有很多志愿者,他们自己深入调查并向政府反映情况,做了很多工作,我个人是非常支持他们的。文保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才能有生命力,需要他们的监督,也能降低文保部门的压力。”他太忙了,每次想见他一面,都要抓时间、钻空子。经常是,你到时,上一拨客人还没走,你还没走,下一拨客人又来了。
罗公是推动中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发起人之一,也是他积极呼吁倡导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今年初,我和电台、《每日新报》联合创办“温情邻友会”节目,连续多期讲述天津运河遗产,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到运河保护中来。我曾想,等他出院后,告诉他这件事,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可惜,一切都晚了。16日节目再次讲述“天津运河古驿道”,结尾时我说,谨以此纪念刚刚逝去的罗哲文先生。
罗公远行,但只要文保之路能薪火相传,他肯定会继续笑呵呵地陪着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