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留住城市记忆

标签:
杂谈文化遗产城市记忆志愿者天津宣言 |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
设想:天津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全民的力量,将二者相互推进。让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看得见,摸得着,走入千家万户,走入市民的心坎儿里。
通过两年多努力,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从初创探索期逐渐走入了稳固发展期。我们常常在想,天津在建设多个中心的同时,似乎应该再加上一个建设文化中心,即近代城市化文化中心。
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了,整体保护及历史街区的保护,终于有了法律依据。我深信,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天津,保护文化遗产,留住城市记忆,即将成为现实。
其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不是空中楼阁式的学术研究,其最终还要靠全民的自觉,这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文化除了博物馆中的陈列外,更多的是存在在我们的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不知您是否注意过,身边不起眼的老建筑,其背后可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和信息,她便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记录者与幸存者。
发展天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保护天津更加应该成为大势所趋。利用全民的力量,将二者相互推进,让我们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文化遗产,走入千家万户,走入市民的心坎儿里。善待历史,就是善待我们城市的未来。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保持一线保护的理念,大力宣传全民文保常识。让“保护建筑遗产,记录历史变迁;探索地域文化,留住天津记忆;倡导城市美学,推动公众参与”的理念通俗易懂,深入人心。以此为基础的《天津宣言》,也即将发表。
一言以蔽之,我们别无他愿,只要能为天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尽微薄之力,足矣。因为,天津有理由,更有资源,在历史文化保护上有所作为。
1.说说天津最让你感到快乐的原因?
天津是一座码头城市,又是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较早的地方,拥有着成熟的市民性特点。市民的觉醒意识,决定着全民文保的成功与否。在这点上,我们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你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
天津的历史街区。
3.跟外地朋友介绍天津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中心交融,亲民,包容,海纳百川。
4.在天津生活,哪个方面曾让你感到困扰?
城市建设中很多历史文化在迅速消失,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5.2009年打算为天津做些什么?
尽微薄之力,继续保护,继续记录,继续呼吁,继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