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记忆》周刊亮相津门媒体

(2008-12-09 22:14:17)
标签:

文化

历史

天津记忆

收藏天津

分类: 文保生涯(探索文保路)

  草堂按语:今天出版的《今晚经济周报》正式推出了由我团队主编的《天津记忆》周刊。经与报社商讨,《天津记忆》周刊将正式落户《今晚经济周报》(每周二出版)。为了更好的发掘天津地域文化,保护城市记忆,我团队将把周刊打造成开放的平台,欢迎广大博友积极献策或投稿。

                  《天津记忆》周刊亮相津门媒体

                         收藏 天 津

                                     姜维群

天津,偌大一座城市,能收藏么?岁月纵深六百载,江汊纵横七十二沽,更甭提素有万国博物馆之称的老建筑,星罗棋布在各处。

然而,文化的人生,打理闲暇、咀嚼岁华、默读情绪,需要的是一种记忆。当记忆像秋叶飘零如碎纸散落,再用怀旧收集拼接,就是有意或无意的形而上的收藏;当我们凝眸面对眼前的城市,让新旧对接,让消失重现,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收藏。

收藏天津,每个天津人都在做,收藏天津,有这样一个人群在做——

出于一种癖好,更出于一种责任,他们终年游走在老街旧巷中,保护天津的建筑文化遗产,记录着楼宇街巷的变迁。这是一个只讲付出不求索取的团队。几年栉风沐雨,几年的问访钩沉,他们在文献正式公布的之外,又确定了300多座有特色的建筑的“历史身份”。

这是天津的历史财富,是天津的文化财富,是一笔无法用数字计算的财富。天津自有的文化积淀,是这批有志之士,拂去岁月的尘封土埋,还原历史的峥嵘辉煌,托出一个人们心目里一直在珍藏着的天津。

这个人群就是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团队。

从本期开始,本报特辟“天津记忆”专版,独家披载这个团队的“成果”。不敢妄言字字珠玑,但求偏偏必是新发现。它必像提起记忆闸门的巨手,与您曾拥有的感怀共涌共流,同忧同喜。或许波漾涟漪,心领神会,或许巨澜掀涛,情驰神荡。一切一切,都是在收藏天津。

用记忆来收藏天津,让天津记住这支“收藏天津”的志愿团队,共同保护历史的天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