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相声中的老天津卫

(2007-12-26 17:04:49)
标签:

文化

传统相声

天津卫

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传统相声中的老天津卫

过去有句非常流行的宣传语“相声是文艺战线的轻骑兵”,现在似乎不大提了。细细想来,这句话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准确地概括出了相声艺术应对现实社会所起的作用。抖个包袱“相声应该永远走在前列腺[线]上”。

老穆喜欢相声很多年了,对传统相声更是情有独钟。适逢少马爷[马志明先生]从艺五十周年经典传统相声月系列演出,老穆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即传统相声文本中所折射出来的旧时代社会风俗面貌是否准确到位?

艺术,尤其是喜剧世俗艺术[特指相声],它的美感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模拟、再现,通过合乎逻辑的夸张、变形、联想、推理等手段,已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百态的作用。天津无疑是近代中国最具世俗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而相声恰是新城市平民世俗运动的结晶。所以说,我们在研究天津语言、天津近代风俗史、天津近代城市发展史等课题,便把目光不约而同的投向了相声艺术。从这个层次来讲,传统相声文本中保留着大量鲜活生动的天津近代社会风俗画卷,并一直作为活的载体在民间传播,它的历史文献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据中国说唱艺术研究学会《中国传统相声大全》编委会统计,流传到今天传统相声文本大约有六百余段。通过对这些文本的阅读、欣赏,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一部分与特殊时代贴得过紧的作品,如《哏政部》、《牙粉袋儿》等,其余的大部分文本至少有两大历史人文价值可挖掘:以传统戏曲或民间历史传说为题材的段子颇似野史稗文;以反映当时社会底层百态的段子俨然世俗生活再现。前者早已被戏剧影视界的同仁深挖开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持续到如今的戏说历史剧热,便是最好的证明。无论是当初的风靡一时的《宰相刘锣鼓》,还是现在不厌其烦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对传统相声的故事情节以及语言的借鉴上都是极为成功的。刘宝瑞的《君臣斗》、《风雨归舟》摇身一变,成为了电视屏幕上的戏说大戏。不仅与此,作为影视剧中展现市井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响,大部分都是直接来源于传统相声中的拟声,如《卖布头》、《拉洋片》、《杂学唱》已然成为了音响师的必备教材。

作为世俗生活再现的段子,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历史的素材。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有段非常著名的单口小段《吃饺子》,里面讲述的是旧社会艺人生活窘迫,想尽办法赊二斤白面包饺子过年的辛酸故事。其中最让人忍俊不禁莫过于,赊面过程中由唱喜歌不与,到唱丧歌反得的那一段。作为喜剧,它是深刻的,作为史料,其亦依然。在老天津卫,乞丐中也存在着一个类似于“丐帮”的有组织、有轨约的团体,并且分若干种类,互不相扰,须经师传授,统称“在家门”。而现场编词,先唱喜歌,若不与,则唱丧歌祭文之类便是其中之一门。最厉害的一门,是以伤身获财的,一般手持利刃登门索讨,若不与,则以刀刃划破自己的头皮,鲜血横流,到底不起,不与不走。盗亦有道,虽持利刃,但行规严禁伤他人劫财,严守乞讨之责。

再如传统相声《数来宝》中的“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了棺材铺,说棺材,一头大一头小,装上死人跑不了,装上活人受不了”。《大相面》中的“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的两头堵,其实都不是相声的创造,而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对此《大公报》就有过一字不差的明确记载。可见这些相声中的噱头,完全都是来源于当时天津卫的市井生活。

再有就是现在不常上演的一段传统段子《怯算命》中描绘了一位假失目先生的骗钱伎俩,其实背后也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资源。老穆在查阅民国新闻史料时,曾发现这样一段记载:“卜者大多数是在都市里过活,就我们天津来说,差不多到处全可以看见的,繁华的商场是不用说了,就是那僻静的小胡同里,也时常可以听得见竹板和弦子的敲击声,他们大别可以分作亮,一种是没有眼的瞎子,一种是有眼而为生活之鞭所迫的。”看了这段形象地记载,我们突然发现舞台上的传统相声是多么的可爱,不但可以制造欢笑,更可以再现历史。

如果我们再深挖一步,就会发现这些算命的“瞎子”们也是有组织的,其名叫“瞎子会”。这个集团,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卫兴盛一时。史料记载:“瞎子会是瞎子的集团,是他们保卫个人生活的机关……所有的事情,通通由两个会长管理,什么生意地的分配,向官府的请愿,临时会议的召集……在每年末尾要有一次会议,以备来年进行工作”[193381日天津《大公报》]。在社会不健全的情况下,他们有着严密的组织和行规,比如忌讳给死人算命。一旦给死人算了名,瞎子会便会组织众会员到死人的家里要求“挂红”[把所有的马杆都放在系有彩条的太师椅上],否则不惜动武。

在当时那个年代,艺人的地位是很低的,他们创作这些具有社会意义的段子是随时有可能受到攻击和迫害的。据相声名家刘文步先生回忆,在解放前的天津鸟市,就有一名相声艺人在说段子时,被台底下的人对号入座,而遭毒打,险些丧命。最后多亏地面上出人协调,艺人喝了两大舀剃头污水,并罚几年之内不准到此演出。此类事件比比皆是,一幅鲜活的老天津卫市井图迎面而来。

 

 

 

 

 

 

                                                     老穆

                                                   丁亥年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