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筑背后的历史之老舍领咱逛南市

(2008-01-05 16:00:39)
标签:

文化

建筑

人文历史

老舍

赵子曰

南市

三不管

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建筑背后的历史之老舍领咱逛南市 

都说老舍先生是写北京的大师,然而在那篇著名《赵子曰》中咱天津卫的风物人情却占了很大篇幅。由此可见,先生对天津卫是不陌生的,甚至还可以说是充满情感的。19229月老舍曾受聘来到南开中学任初中国文教员,并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此前他刚刚愤然辞去月薪200元的劝学员。在日后的一篇散文中,先生不乏幽默地记录了这段生活:“我很快活:我又摸着了书本,一天到晚接触的都是可爱的学生们。除了还吸烟,我把别的嗜好全自自然然的放下了。挣的钱少,做的事多,不肯花钱,也没闲工夫去花。一气便是半年,我没吃醉过一回,没摸过一次牌。累了,在校园转一转,或到运动场外看学生们打球,我的活动完全在学校里,心整,生活有规律;设若再能把烟卷扔下,而多上几次礼拜堂,我颇可以成个清教徒了。[《小型的复活》]

咱们还是把话题扯到小说《赵子曰》的一段文字吧:

“糊里糊涂的已把冬天混过去了。天津河里的水已有些春涨了。赵子曰日夜盼谭女士的消息,可是阎乃伯总不吐确实的口话……他一个人在同福楼京饭馆吃完了饭,闷闷不乐的往旅馆走。日租界的繁华喧闹已看惯了,不但不觉得有趣,而且有些讨厌的慌了。”

像这样描写天津世情的文字,小说中比比皆是,您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读原著。有人要问了,那老穆为什么偏偏选中这段文字呢?不知您注意到没有,文中提到了两处地名,一个是同福楼,一个是日租界,这就是咱们要做文章的地方了。

 建筑背后的历史之老舍领咱逛南市建筑背后的历史之老舍领咱逛南市

                          [原同福楼]

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同福楼在哪?按照小说的解释,应该就是在日租界附近?可是天津卫的日本地范围也不小了,我们还是严谨一些查一下史志吧。据《和平区志》记载同福楼就位于南市广和楼南。问题又来了,广和楼又在哪呢?广和楼可太有名了,那可是咱天津卫清末数一数二的大园子,就位于老三不管里,也就是现在的东兴大街靠近荣吉大街一侧[现已无存]。如此一来,再加上口碑证实,同福楼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它就是东兴大街上原清和医院。从现在的一些文字史料上看,老舍是十分熟悉同福楼的,他在天津生活的半年中曾多次和朋友来此,或就餐,或聚会,或看戏。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也曾来过广和楼看戏,不知道是否也注意到了身边的同福楼呢?

同福楼的谜团揭开了,后面的文字也随着明朗了。所谓繁华喧闹的日租界,大概就在说的三不管到旭街[和平路日租界段]这一带。看来老舍先生在天津这段时间,并非足不出校,不问实事,否则他笔下的赵子曰怎能如此准确地走入南市这块宝地呀?南市,三不管,不仅是老天津下九流的谋生场所,也是上层达官贵人的娱乐场所,还是文人墨客的留连之地,可谓是三教九流、五方杂处、八面玲珑,痞气、官气、民气、文气、艺气、神气、洋气,应有俱有。

跟随着赵子曰的脚步,从灯红酒绿荣吉大街一路走下来,眼前来到南市口,日本地到了。看,迎面的那排排建筑群,真是太吸引人了,他们都是些什么?

史志上是这样记载的:“凡在旭街两侧开设商店,均要建筑三层以上的楼房。恒利、物华、天宝三大金店设在南市出口处,附近有下天仙戏院(今人民剧场)、皇宫电影院(原国光影院)、中华茶园和中华、同庆两处妓院群,为旭街的繁华中心。”对了,在下天仙对面,还有当时并不起眼的老美华。老美华对面还有老九章绸缎庄。

如此多的建筑,我们说哪个好呢?老穆想了又想,老美华拆了,人民剧场以前多次说过。那么这个交口处至今仍现存在的建筑就只有老九章和恒利金店残部了,就说他们吧:

 建筑背后的历史之老舍领咱逛南市

                         [原老九章绸缎庄]

老九章绸缎庄是在津宁波帮商人领袖,被胡雪岩誉为“品格风雅,非市侩比也”的严信厚的买卖[还有一种老穆认为很牵强附会的说法:老九章是由一位排行第九的章姓沪商,在天津开办绸缎庄,故而得名]。绸缎庄开办于清末的估衣街,现在南市口的建筑不是老九章自己建的,而是后租的。1912年,袁世凯为了不南下就任总统,就在天津导演了一出“壬子兵变”。天津城中的火光映红了夜空,一群群的乱兵到处劫掠,满城老少惊恐不已,像估衣街这样的富庶之地,自然就成了重灾区。

兵变过后,天津卫的商人们敏锐地感觉,一个新的混乱时代即将来临,为了使自己买买不受到影响,只能选择搬迁到租界中去躲平安了。天津卫有9国租界,离老城最近的商业繁华区就要数日租界旭街[和平路]了。这样一来,很多大店铺纷纷迁入旭街,南市口这一带自然就成了黄金地带,恰好靠近海河,面对南市处有一座大建筑正要出租,老九章绸缎庄便成功入住了。严信厚病逝后,由于外部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和内部管理不善等诸原因,老九章不得不停业,原址被改成满洲中央银行,此事后话,容当别论。

     建筑背后的历史之老舍领咱逛南市

                   [此照片为翻拍]

老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头戴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所谓的四大恒,便是指一个东家开办的恒利、恒和、恒兴、恒源四大钱庄,其中又以恒利为主店。恒利号在天津估衣街设有首饰局,后改称为金店。随着清末连年战乱,传统金融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打击,遂纷纷迁移京城。恒利号也把中心迁到了天津卫,先是估衣街,而后进入租界,上号在南市口旭街,老九章对面,下号在法租界梨栈中国大戏院旁。今天的恒利金店原址,建筑的精华部分已然不在,回首往事,只能到老照片中去体味昔日的繁华了。建筑背后的历史之老舍领咱逛南市

                  [今天的恒利金店原址]

赵子曰的脚步渐渐远去了,昔日的三不管,今日的南市即将被夷为平地,许诺保留的只有华安小学、冰窑赵家大院、玉清池,其他的皆被视为危房。天津卫的历史遗存,正在渐渐消失,600年的历史被人为的缩短。南市的公共建筑大多是不显山不漏水的,也许正是外表朴素,才使我们惊奇的感叹内部的精美。仔细想来,其实这也正是天津人幽默、达观性格的一种外化表现,就如同听马三立的相声,铺平垫稳后,往往就是一句最最朴素不过的语言便能把全场逗得仰面朝天,回味无穷。

 

 

 

                                                 老穆

                                               丁亥年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花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