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好莱坞之类型电影篇

(2007-11-21 16:54:21)
标签:

人文/历史

好莱坞

类型电影

分类: 艺海拾遗(戏剧影视谈)
                        话说好莱坞之类型电影篇 

   时间过得真快,这已经是我们第五次来话说好莱坞了。今天的主题是,好莱坞的类型电影:

什么是类型电影呢?乍一听这个名字确实有点唬人,但老穆要试举几个例子,您是肯定不会感到陌生,比如:西部片、恐怖片、战争片、科幻片、歌舞片等等。美国著名电影学者M·格杜尔德在《电影术语图解》中,对类型电影所下的定义为:“类型是由于不同的题材或者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可以这样说,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技术主义电影在其全盛时期所特有的,并被世纪影坛接受、积极效仿的影片制作方法。

老穆认为,类型电影的产生有赖于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电影产生于科技迅猛发展的近代,注定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商业化的。历史证明,电影从产生到现在,一直都徘徊在艺术、科技、商业三者之间,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至今仍争论不休。但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即电影是离不开科技的更新与商业的支持的,就如同绘画离不开笔和纸一样。此先天因素也,正因为有了科技与商业的强势介入,才孕育出了好莱坞;后天因素主要是指好莱坞制片厂为类型电影大行其道,提供了强大的后援支持。正如莫纳科所言:“ 好莱坞全盛时代的巨头们经常关心的是他们所生产的影片的商业价值。他们宁愿生产相互相似的,而不是相互不同的影片。结果,那些年代里生产的影片很少给人以独特之感。研究好莱坞,更多是从影片中归纳出的类型,模式,管理和类别,而不是注意每一部影片本身的质量。这并不一定使好莱坞影片变得比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影更不令人感兴趣。事实上,因为这些影片是以如此巨大的数量在传送带基础上拍制出来的,所以它们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更有意识地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迷恋和道德标准”。

类型电影是一种艺术商标,具有双重作用:艺术创作的规定性作用、调节社会矛盾和传播社会价值的作用。好莱坞作为美国影都,是由若干个大制片厂组成的,对电影进行批量生产,若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先在艺术的实践上下一番功夫。在通过不断摸索中,对成功的反复复制,这是好莱坞的制胜法宝之一,明星制度如此,类型电影亦如此。这种复制成功模式的方法,直接创造出了类型电影的种类,并对今后的艺术创作进行了规定。

既然类型电影是一种复制式的批量生产,那他凭什么能受到观众的欢迎和业内的借鉴呢?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些类型电影的模式,不外乎三大元素: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这三大元素相结合,便产生了一种梦幻式的审美,使观众能在电影中得到现实中无法得到的精神慰籍,具有宣泄和安抚的作用。这也就是,电影史上常说的“梦工厂”原理。已故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曾说:“电影按其实行的方式是与梦幻相符合的,它创造想象中的现在,创再直接感觉到的幻想的序列,这也是梦幻的方法。”

我们仅以最能体现美国精神的西部片为例。最早的西部片要算是1904年的《火车大劫难》,影片结尾那个匪徒用枪对准观众的画面,创造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特写镜头。1938年拍摄的《关山飞渡》成为西部片在历史上的成熟之作,之后便被反复复制。影片中的人物善恶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正面人物身上汇集了美国人民所崇尚的坚韧不拔,不畏艰辛,永不服输的精神,缔造者不朽的英雄传说。然而这些故事与现实是严重不符的,比如印第安人在西部片中普遍被描述成抗拒文明的蛮野,但历史上印第安人被白人残害的事实,在影片中是绝无任何表现的。此中的原因只有一个,类型电影要的不是触及历史的深度,而是安抚现实的美梦。

然而,类型电影发展到今天,最大的问题也恰恰在于如何与现实整合。

 

 

                                                老穆

                                               丁亥年冬

话说好莱坞之奥斯卡篇

话说好莱坞之明星诞生篇

话说好莱坞之百老汇篇

话说好莱坞之诞生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