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津记忆(城市人文行) |
听——很多稚嫩的声音在重复着一句话:
“抗日杀奸,复仇雪耻,同心一德,克敌致果。”
这就是在中国现代史中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天津抗日锄奸团!他们都是些稚嫩青年学子,在家中过着优裕的生活,在学校的表现也堪称品学兼优。不信你可以看看,这些人的出处:南开中学、耀华中学、汇文中学、新学中学、中西女中、圣功女子中学。了解近现代天津史,或者中国教育史的朋友,肯定能看出这些学校在天津乃至日后的中国意味着什么!一帮孩子,甚至可以说是纨绔子弟,即使成立了天津抗日锄奸团,又能做些什么呢?劝君千万不要小看他们,不妨听我说上几段历史故事:
时间定格在1938年的冬天,天津的抗日锄奸团已经成立了一年了,人员从最初的十人金兰结义、缔结同盟,发展到了现在的六、七十人了。又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还是在巴克斯道的那栋小楼里,抑或在顺和里陈经理家里,年轻的团长曾澈和他的兄弟们围坐在一起,拥挤着灯光,神情若定的在布置一项大任务。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成功的在天津的“光陆”、“国泰”两家被日本人收买,大量播放鼓吹侵华战争的影片的电影院,实行了定时燃烧弹爆破;放火烧了专售日货的中原百货公司;在日本兵乘坐的公共汽车上实行爆破;火烧了日军存贮粮食和稻草的堆栈;刺伤了伪河北省教育厅长陶尚铭等等。伪政权和日本宪兵队,对这些神秘分子可谓恨之入骨。那么今天的大任务,又是什么呢?故事就发生在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
1938年12月27日,日据下的天津卫,凛冽的寒风在呼啸。天津长芦盐务局局长、商会会长、傀儡组织维持会委员王竹林,像往常一样在日租界丰泽园宴请宾朋,鼓吹大东亚共同圈。酒足饭饱后的王竹林走出丰泽园送客,天津卫不愧是大都市,霓虹灯闪烁,声色飞扬。“砰!”不好!有刺客!说时迟那时快,子弹从车子后面射出,正中王竹林的肩头。
“抓刺客!杀人了!”王竹林摁住伤口,转头向饭店内跑去。
还没能身边的保镖缓过神来,第二声枪又响了,王竹林倒在血泊之中。日本巡警应声赶到,马路上顿时实行了戒严,但所谓的“凶手”早已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凶手”是谁?正是天津抗日锄奸团的三位年轻成员孙大成、赵尔仁、孙湘德。这便是我前文中所说的大任务。
一时间,天津的街头巷尾,大小报纸,都把这条新闻炒了火热。老百姓们总算泄去了一点心头的恨。“活该!谁叫他给日本人当走狗的汉奸的!”
日本人急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群娃子,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自己眼皮底下作案,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责令伪市长潘毓桂迅速破案,潘毓桂见主子急了,自己也就急了,责令天津伪警察局获速破案。十天过去了,却一无所获,伪警察局的局长和相关负责人被迫向潘毓桂提交了辞呈。
时间很快地得到了,1939年的1月11日汉奸王竹林的丧葬之日。为了向主子日本人示忠心,潘毓桂率全市处长以上官员亲临吊唁,并责令全市降半旗三天。然而,就在王竹林的灵柩走到当时天津卫最繁华的日租界旭街[现在的和平路]时,又是一声巨响,王竹林被从棺材中炸了出来,当即一死三伤。这又是我们的抗日锄奸团干的!
1月14日,潘毓桂批准了警察局长的辞呈,命阎家琦任代理伪局长,继续负责侦破此案。阎家琦比前局长聪明多了,他明白日本人只是要个结果,挽回面子,无论真正的凶手能否落网。于是乎,1939年4月28日,日本宪兵队亲自出动,闯入英、法租界,在求志里和天增里抓了三位所谓的可疑青年。随即,阎家琦向外宣布,王竹林被杀案已经告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日本人风风火火的搜捕嫌犯之时,日本人的又一位得力汉奸曾任北洋政府财务总长王克敏的秘书,后出任伪海关监督兼伪联合准备银行津行经理程锡庚,在大光明电影院观看电影《贡格丁大血战》时,再次倒在血泊中。完成这次任务的依然是天津抗日锄奸团的年轻学子祝友樵、袁汉俊、刘友琛和冯健美,并且再次成功脱逃。
一时间,天津城内的大小汉奸们个个神经失措,甚至不敢出门,生怕下一颗枪子落在自己头上。日本人气疯了!开始疯狂的搜捕这些孩子。
1939年9月,军统局天津站负责人裴级三被捕后叛变,供出了他所知道天津抗日锄奸团联络地。日本宪兵随即闯入英租界,包围了巴克斯道[保定道]、宝土徒道[营口道]一带,锄奸团的成员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措手不及,部分成员被捕。其中李如鹏、曾澈、丁毓臣三人,更是残遭酷刑折磨后,从容就义。最大的才27岁,最小的21岁。
年轻的学子们,没有气馁,继续在地下秘密活动。就在1939年间,有些人到了北京的北大、燕大等地求学,又组织了北京抗日锄奸团和上海抗日锄奸团。天津的抗日锄奸团不但没有被彻底捣毁,反而生根发芽,开始在其它城市出现分支组织。
最后,我再说一件现代文学史中秘案,即周作人被刺案。一般的书中,在论及此事时,大多持1946年南京高等法院公审周作人,其供词中所说系日本人所为的观点。实则不然。老穆可以告诉大家,刺杀周作人是天津抗日锄奸团的人干的。
1938年秋,天津抗团成员宋显勇、范旭、方圻、黎大展等人,一起考入北平的燕京大学。其正值周作人叛变之初,宋显勇等人看不惯这位燕大教授的汉奸行径,遂开始秘密筹划刺杀一事。有在天津数次刺杀名流的经验,这些人周密的安排了1939年元旦的刺周事件。他们趁着周作人大宴宾朋之时,冒充访客混进其中,并成功向周作人开枪[周作人险些丧命],然后由里应外合,顺利脱逃。
事情过去70年了,曾经天津抗日锄奸团的学子们,现在已经死的死,老的老了,没有人再愿意提及这些往事,中国现代史也开始遗忘他们。其真正原因,也许是天津抗日锄奸团成立之初,大多是具有军统色彩吧。但是我要说的只有一句话:这些爱国青年,虽然曾经失足于国民党的军统,但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剿共的行径,而是自发组织起了一致向外的抗日锄奸团。历史是公正的,不能曾经的污点,就去掩盖之后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