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年之二

(2007-02-14 16:41:21)
分类: 人生漫步(我思故我在)

说年之二

书接前文,上回书说到——说到哪了?懒得去看了,管它到哪了,咱们聊咱们的。

社会永远是发展的,不进则退,反正不能原地踏步走。社会文化也是有载体的,这种载体我们习惯称之为经济基础。春节这种文化事象,也脱离不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春节是产生在农耕时代,小农经济的封建时期,家——国——天下的思维模式下的。所以从根上说,春节的变味,其实原因不在春节上,而是我们的时代变了,我们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变了。

老时年间的春节,是回缩式的,无论多远,都要回缩到家庭的单位里来;现在的春节是扩展式的,无论多近,都要落实到社会的流通中去。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春节的大部分礼俗所积累成的仪式化流程,都是配合回缩的,完全适应不了现在的扩展。所以扩展式的礼俗在尚未形成仪式化流程时,都是非常自觉的在吸收老的礼俗模式的同时又排斥这一套礼俗模式。

所以才形成现在的新春节模式——即保留老的一面,送礼送祝福,又不履行对老式的承诺,把送的对象放到了社会关系上。家——国——天下的模式开始解体,天下——社会——个人的模式开始成行。新老的交替过程中,家的因素被完全省略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的人。这种新逻辑的思维方式是:天下是个利益矿,社会就是罩住利益矿的关系网,个人作为掘矿者,必须通过与社会关系网的结盟才能进入矿中,谋求利益的最大值。家庭关系变成了寄生在个人身上的附庸品,只有当个人利益得到满足时,家庭的利益自然就得到了满足。反之,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时,家庭的义务就会被推给社会。

家庭关系并没有完全被淘汰,只是变得工具化了。作为联系社会关系网的枢纽,自己三姑的二舅是社会关系网的关键点时,家庭的作用才会产生。也就是说,家庭关系被隐藏化了,附庸化了。老春节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新形势所打破,年味也就荡然无存了。怪不得很多人埋怨,现在的春节仪式越来越简化,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履行春节的仪式了。

没盼头了!哀莫过于心死呀!同志们,春季作为节日礼俗必须恢复!我们必须自觉地认识到春节的到来意味着个人的回归。在新的社会形态下,我们不可能恢复小农经济,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现代人越来越累了,需要休息。春节完全可以作为社会的假日仪式,是个人暂时脱离社会关系网,完全回归到家庭关系的融洽中来。我想这也是符合,现在社会上所要求的德治观念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的。

当个人回到家庭来后,那些沉默的仪式自然就会复活。与其老瓶装新酒,别人不爱喝,不如原装原味,偶尔来一口,充满回味。

给个人放个假,给社会放个假,给春节一次复活的机会。

 

 

 

                                             老穆

                                        丙戌年腊月二十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