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生漫步(我思故我在) |
http://www.cdd.cn/upload/79933/E0A11DE7-1265-46D0-BED5-3EA05CD4A611.jpg
“抓一把黄土扬——灰尘嗯!”不禁地唱起了《乌盆记》中的这段二黄原板,那个“扬”字我从未唱得如此饱满过。胡琴儿声在脑海中回旋激荡、激荡、慢慢散开,慢慢弥散。很多人开始唏嘘不已,曾经的五里河永远消失在地平线上了。欢歌不再,悲怨长存……
我不是球迷,对于五里河在中国足球史的地位无权发表看法,索性也就不发了。作为一位天津市民,对沈阳的五里河体育场的爆破说三道四,似乎有越俎代庖之嫌。所以也就不打算大谈五里河体育场是否应该爆破,我唯一能谈,且有资格谈的只剩下社会观感问题了。好,就谈这个:
五里河体育场随着一声巨响,轰隆而毁,各方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狂风在告诉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首先要学会的不是聆听批评,而是消化批评,用一句北京话来讲:兹当批评是表扬了。呜呼!用充耳不闻这种高境界来对待社会观感、人民观感,这是多么高超的“领导艺术”呀?
我是一个天真的人,甚至有时会烂漫得几近于书呆子气。我常教育别人,社会的最基础单位是人,有血有肉的人,有思维有判断的人,不是抽象的某某学意义上的人。评价社会的进步程度,首要考量的应该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即人的实践活动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社会的运作方式是否符合人的基本需求和良好愿望。我们要坚定不移的鼓励每一个人都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因为社会建设的成果永远是与人们的切身利益与期待相一致的,社会生产力无疑是蕴藏在具体的人的身体内的。以前我们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历史无情的印证了这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今天我们难道还要去重复被历史否定过的教训吗?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台巨大的机器的话,那么人就是机器上的零件,当机器运转出现异常时肯定是零件出了问题。保养机器的最好办法,就保养好每一个零件。社会一定要是利人的社会,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吧!怎样才能有利于人呢?无外乎安居乐业。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国家还远没有达到人人安居乐业的水平,还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矛盾。我们的必需拧成一个绳,形成共识,把建设和谐社会,打造人人安居、人人乐业的局面作为唯一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凡是不利于此的都要尽量杜绝,哪怕是有利于社会的,只要其无利于人民的观感也尽量不要做。
我们很少提及社会观感、人民观感这些字样。似乎这些词汇等同于发达国家的罪恶和虚伪,要知道那个动辄就会被戴上“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就我们目前的现状来看,发展是良好的,矛盾也是存在的。良好的社会观感可以安定人心,缓和矛盾,以待解决矛盾。反之,恶劣的社会观感,势必会激化矛盾,阻碍社会发展,产生异化[请注意这个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语录]。
五里河体育场应该算是中国最好的体育场之一了,几乎所有的重大足球比赛都会选择在这里。它的建筑寿命远远没有终结,才刚刚开始,1989年建筑,按照节约型社会的标准来看,最起码要用上50年以上吧。而现在却被变成了废墟,多少资金将被浪费。试问这样的社会观感能好到哪里去?我们还有千千万的底保户、千千万失去土地的农民、千千万失学的孩子、千千万买不起住房的低收入人员、千千万看不起病的老年人,这些问题那个不需要钱来解决。也许这笔被浪费的资金远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中的一个,但积少成多,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真理。我们再试想想,当这些人看到这片废墟时,他们会怎么想?情何以堪呢?一个社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爆破去摧毁建筑,会给市民造成何种影响?最起码会造成声音和环境上的污染,可怕的是远远不止如此。这声巨响会给一座城市留下心理的阴影,非理性的极端方式是决不可取的。我们可以感同身受一下,如果自己就住在周围,目睹了眼前的一切,那个画面、那声巨响,会被轻易的抹去吗?
不要说什么理由?因为无论是什么的理由,即使在冠冕堂皇,也抵不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切身感受!
我们呼吁理性,呼吁和谐!